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有關"外國"答辯歷史與解釋專利範圍的案例 - starhome GMBH v. AT&T mobility LLC, CAFC 2014

有關答辯歷史與解釋專利範圍的案例 - starhome GMBH v. AT&T mobility LLC, CAFC 2014

原告Starhome GmbH擁有專利US6,920,487,對AT&T Mobility LLC, ROAMWARE, INC.、T-MOBILE USA, INC.提出侵權告訴,系爭專利涉及一種行動電話用戶的全球存取技術,提出一種智慧型網路閘道(intelligent gateway),可以提供一種漫遊服務,讓用戶在各地使用網路就如同在自家使用的樣子。舉例來說,原本在自己國家撥打電話時有先前置號碼要撥,比如02, 03,但是這些碼到別的國家打電話時可能看不懂,還要加別的號碼,而此487專利就是提出這種在別的國家還可以按照原本打電話的方式撥打電話的解決方案:智慧型網路閘道。其中方法就是在伺服器端建立一種轉碼的比對表以及用戶資料。
引用這種技術的也有實際產品,叫做IntelliGate(TM):

系爭專利US6,920,487
涉及的主要專利範圍為Claims 10(系統), 40(設備)。
系統包括有智慧型閘道(intelligent gateway),連接到第一行動電話網路,也就是使用者漫遊時所處的網路環境,這個網路"有"連接到其他的行動電話網路上,包括使用者原本所處的網路環境(home network)。運作上,這個智慧型閘道會解譯(translate)一個由漫遊電話上產生撥號號碼,撥出另一個目的端號碼,就從外地撥向原本的home network;系統還有一個處於漫遊地(外地)的路由中心(routing center),將撥出號碼路由到智慧型閘道作解譯,使得可以順利撥出到原本的home network。
10. A system comprising:
an intelligent gateway associated with a first mobile telephone network, said first mobile telephone network having connections to other mobile telephone networks, said intelligent gateway adapted to translate a dialing sequence when dialed by a roaming cellular telephony device roaming in said first mobile network into a destination number, said roaming cellular telephony device having a home network which is other than said first mobile network; and
a routing center in said first mobile telephone network, said routing center adapted to route said dialing sequence within said first mobile telephone network to said intelligent gateway for said translating. 
Claim 40則是將有關閘道 的連接關係界定出來,包括連接到漫遊處的第一行動電話網路與第二行動電話網路,同時也取得兩者的網路資訊,可以讓在第一行動電話網路中「撥錯」的號碼仍完成撥號。
40. An intelligent gateway associated with a first cellular telephony network, adapted to provide assistance to a cellular telephony device roaming in said first cellular telephony network to complete calls when a destination number dialed by said roaming cellular telephony device is erroneous, said roaming cellular telephony device being registered as a home device in a second cellular telephony network being distinct from said first cellular telephony network, and said intelligent gateway being adapt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for said call completion using knowledge of said second cellular telephony network.

疑似侵權對象:
被告ROAMWARE, INC.的產品可以提供漫遊用戶解譯在行動網路撥打的電話碼,AT&T與T-Mobile則是使用者,不過這個產品是封閉的裝置,並未連接到所謂外部網路。但是即便是表面上認為似乎與系爭專利解決了不同的問題(系爭專利的閘道連接到外部網路),但是技術層面是否有專利的問題,則需要進一步瞭解。

地方法院階段:
在地方法院階段解釋專利範圍(claim construction)時,被告與原告兩方對智慧型網路閘道有不同的解釋,原告認為智慧型閘道為"使用資料庫中資料執行運作的網路元件",這樣講確實比較智慧;而被告自然限縮了這樣的解釋,認為智慧型閘道僅是將一個網路傳送資訊到另一個網路的網路元件。
地方法院採用了被告的解釋,也是把一般網路閘道的定義套上系爭專利中的智慧型閘道,甚至還引用了IEEE的定義,認為所謂智慧型閘道為「行動網路與外部網路之間傳送資訊的網路元件」,系爭專利中並未明確重新定義出何謂「智慧型閘道」。於是被告提出簡易判決(summary judgment),其中認定侵權不成立。原告Starhome提出上訴。

Starhome proposed that the term meant “a network element that uses knowledge implemented in databases or the like and application logic to perform its operations.” Defendants argued that the term meant “a network element that transfers information to and from a mobile network and another network external to the mobile network.”

CAFC階段:
案件到CAFC,原告Starhome為了作出與地方法院認定的不同的解釋("智慧型閘道"是使用資料庫中的資料執行運作的網路元件),聲明這個智慧型閘道並非是如一般網路閘道需要連接到外部網路而是提供了運作用的本地端資料庫而已,也就是說,這個智慧型閘道並非一般網路閘道,而是一個作解譯封包的網路元件

比如系爭專利中的Fig. 2, Fig. 3(兩個資料庫DB都連接到封包交換網路22,能夠解譯不同網路之間的訊息)就提出了不同的實施方式,顯然Starhome想要在此訴訟中限定專利範圍,比如Fig. 2中閘道中的資料庫僅為服務本地端的實施例
(VPLMN為到訪的網路,HPLMN為原本所處的網路home network)

特別的是,專利權人Starhome在聲明專利範圍解釋時引用了請求項差異化原則(Doctrine of Claim Differentiation)(可參閱:http://enpan.blogspot.tw/2014/02/ptabiprabout-claims.html),認為系爭專利每個專利都有差異,因此可以釐清每個專利範圍所涵蓋的範圍,顯然Starhome就是要限定專利範圍在此閘道並非是一般會連接到各種外部網路的網路閘道,不同於其餘範圍,系爭專利範圍Claims 10, 40中的智慧型網路閘道僅是作為轉換資訊的元件

被告自然仍堅持地方法院對於「閘道」這個一般用語的解釋方式,也就這個閘道為在行動網路與其他外部網路間傳送資訊的網路元件,企圖將這個閘道拉回到一般網路閘道而已。而引出一些字典的定義。
Defendants argue that the patentee used the specific term “gateway” rather than a generic network element, and that the common usage of that term should control. Defendants thus argue that the district court correctly construed “intelligent gateway” as “a network element
that transfers information to and from a mobile network and another network external to the mobile network
.”


結果這個爭議參考了系爭專利獲准過程中的答辯意見,也就是prosecution history,甚至是參考了系爭專利的歐洲對應專利(對應相同的美國臨時申請案)獲准的過程,其中看不出專利權人對閘道有作出不同於一般閘道的爭辯。

CAFC作出決議,首先先界定出專利範圍的用語的解釋方法,就是相關技術人員閱讀說明書與答辯歷史用一般與慣用的理解來解釋。

本案就因使用了「Gateway」這個常見又清楚的網路技術用語,一般技術人員解釋上很難脫離原本的意義。在系爭專利中,這個Gateway之所以intelligent,就是因為包括了用以解譯撥號的資料庫,可以讓使用者方便傳送短訊、撥打電話。

CAFC認為,綜觀整個系爭專利說明書以及專利審查歷史,專利說明書提出了兩大實施例,分別有Fig. 1與Fig. 3支持,但是原告卻為了作出不同地方法院的解釋,而將範圍限定在Fig. 2,但這個問題又發生在說明書對Fig. 2的描述說是為了簡單描述而未顯示一些元件。顯然,原告不能因此將Fig. 2當作主要實施例來解釋專利範圍。
Reference is now made to FIG. 2, which illustrates the call flow of a short-coded call or erroneous full number call originated by a roamer at VPLMN 30 of FIG. 1 according to som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picture, the mobility probe and its Interfaces are not shown.

結論:
地方法院所解釋的智慧型閘道為『intelligent gateway” to mean “a network element that transfers information to and from a mobile network and another network external to the mobile network.”』。
CAFC確實考量了專利權人(原告)的解釋方式,但因為不同於一般認為的閘道,說明書也未能支持原告的解釋方式,因此認為原告錯誤解釋專利範圍。
侵權議題上,因為被告解決漫遊的方式中,所提出的系統並未直接將資訊由本地網路傳送到行動網路上,沒有連接到外部數據網路,因此侵權不成立。

後語:
  • 說明書的實施例描述都會用來解釋專利範圍。
  • 專利說明書中明確給發明人一個可以自行定義名詞的空間,很多案例都是這樣行進,不會被外在證據或是原本用語定義所干擾,除非是發明人用了一般已經定義好的名詞,又沒有重新定義時,這個一般用語就用一般解釋了。
  • 或者說,如果專利中重新定義了一個元件,是否就試著引入一些新的形容詞(比如這個案子在閘道前加上"智慧型"),或是用功能用語來界定一個新的元件。
  • 說明書有些實施例描述多少都會限定專利範圍,比如此案即便揭露了如Fig. 2,但是卻僅是一個簡圖而不被認同這是一個完整的實施例。
  • 「國外」的答辯過程仍可能用來參考。 相關案例如Gillette Co. v. Energizer Holdings, Inc., 405 F.3d 1367, 1374 (Fed. Cir. 2005),本部落格也將會討論。
  • 法院怎麼看專利範圍才是專利系統中最重要的事。

判決文:(連結修正,updated on Jan. 2, 2024
https://cafc.uscourts.gov/opinions-orders/12-1694.opinion.2-20-2014.1.pdf
http://www.cafc.uscourts.gov/images/stories/opinions-orders/12-1694.Opinion.2-20-2014.1.PDF

Ro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