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專利範圍解釋應符合說明書內容 - 3M提出的侵權訴訟討論

這是一件3M專利範圍解釋的爭議


一般而言,專利說明書撰寫時,實施方式會比較細節與準確,而權利範圍則可能會利用模糊的描述方式企圖於專利範圍解釋時取得較廣的解釋空間,但專利範圍解釋仍應符合說明書記載內容

這件案例啟始於3M公司對Tredegar Corporation and Tredegar Film Products Corporation 提出侵權訴訟,大家都知道3M是薄膜技術的翹楚,Tredegar也是一個跨國公司,供應塑料薄膜與一些合金材料,此次爭訟涉及Tredegar所生產的護理用的可透氣薄膜,侵權判斷步驟一開始就是解釋專利範圍(claim construction),涉及的專利有4件,包括:US5501679、US5691034、US5468428、US5344691

列舉兩件:
US5501679
揭露一種彈性體壓板與微組織的表面層,此壓板結構有彈性層,以共壓與延伸方式貼附彈性層的薄膜表面層,在有限區上貼附的表面層使得壓板具有可以恢復的彈性,定義出一個優先激發區(preferential activation zone),其他區域則維持沒有彈性的特性。

Claim 1:
1. A garment comprising a body engaging area said body engaging area comprising an elastomeric laminat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discrete elastomeric layer and at least two discrete continuous skin layer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a microtextured permanently deformed polymeric layer wherein the materials forming the elastomeric layer and the materials forming the polymeric layer are selected such that said at least one elastomeric layer and said at least one microtextured skin layer are in continuous contact.

細節結構可參考下圖:

經瞭解說明書可得到這個圖對應出的各層結構:
壓板形成當中,在壓板上有表面層的區域具有彈性,其餘部份為沒有彈性,如果沒有進行延伸製程,原來的特性都沒變。但是,壓板有經歷延伸製程,則具有表面層的部份會產生特定表面結構,比如以下兩圖延伸製程的前後樣態,結構的皺摺變化很大:


US5691034為一種彈性材料層合板的微織構的皮膚層,為上案679'的分割案,兩者揭露內容不同,但有不同的請求項標的,此案界定更細節的「彈性體薄層」,如Claim 1:

1. An elastomeric laminate consisting essentially of at least one elastomeric layer and at least one continuous microtextured skin layer over substantially the entire laminate wherein:
(a) the microtexture on said skin layer is formed by stretching an untextured laminate past the deformation limit of at least one untextured skin layer and allowing the stretched laminate to elastically recover over the entire region stretched and
(b) said at least one elastomeric layer and said at least one continuous microtextured skin layer are in substantially continuous contact.

地方法院階段:

地方法院(Minnesota)經解釋權利範圍後,判斷Tredegar侵權不成立。

CAFC階段:
經3M上訴到CAFC,CAFC同意地方法院的部份範圍解釋,相同解釋的部份就是權利範圍描述結構之間有連續接觸(continuous contact)與連續微結構表面層(continuous microtextured skin layer)實質上完全涵蓋薄板(over substantially the entire laminate)的特徵;但CAFC與地方法院意見不同的地方在對優先激發區(preferential activation zone)與帶狀物(ribbon)的組合。

參考以上列出的兩件專利的請求項內容,其中679'揭露彈性層與皮膚層的關係是連續接觸:"said at least one elastomeric layer and said at least one microtextured skin layer are in continuous contact";034'在描述彈性體薄層時,彈性層與皮膚層的關係是實質上連續接觸"substantially continuous contact"。

一些爭議的Claim用語討論:

「continuous contact」
針對在多個請求項中出現的"continuous contact"連續接觸的描述,CAFC法官參考了說明書中圖22、23、24等實際照片,此部份又參考了專利答辯歷史「修正」形成的禁反言,認為"continuous contact"涵蓋了幾種接觸方式,說明書圖示22, 23, 24提出了三種不同在皮膚層與結構核心的關係,其中圖22顯示了一種全接觸的關係:"full surface contact"
而圖23顯示一種少於全接觸的連接關係,其中皮膚層褶中由核心結構分離,稱之為"cohesive failure"

圖24則顯示一種間隔連結的皮膚層與核心結構連接關係,稱之為"intermittent contact"或"adhesive failure"


以上各種關係也用來解釋原本請求項界定這個連接關係的時候使用了"continuous contact"以及"substantially continuous contact",但是審查歷史中的修正又產生了一些解釋範圍的限制。審查過程中,3M曾經將679'案中的"substantially continuous contact"修改而刪掉"substantially",成為"continuous contact",並同時限制皮膚層與核心層的關係到上述圖22的實施態樣。

當侵權被告Tredegar根據這些審查歷史要求法官限制權利範圍,認為3M已經排除上述圖23的實施態樣,因此這部份應該形成放棄的權利,但是審查歷史中為了與先前技術區隔的答辯內容並未清楚而無錯誤地放棄如圖23顯示的"cohesive failure"的連接關係(法官這樣認為),反倒是當時的先前引證案為如圖24的間隔式接觸的連接關係。
"We do not find a clear and unmistakable disclaimer of the cohesive contact depicted in Figure 23 in the prosecution history..."

據此,法官認為請求項中的"continuous contact"應包括圖22, 23的實施方式:full contact與cohesive failure。這個觀點即不同於地方法院與被告

「continuous microtextured skin layer」
 這用語見於多項範圍中,主要是034'案。
對於3M來說,連續的是皮膚層(skin layer),但卻不是指其中微結構(microtextured),也就是continuous是形容skin layer,不是形容這個微結構也是連續,microtextured僅是另一個形容詞。反之,被告侵權者描述是整體的皮膚層是連續,也是microtextured。

CAFC法官不同意3M有點繞口的說法,認為說明書清楚提到microtexturing結構為連續,而且對於相關技術解釋專利範圍應該是一般技術人員從請求項文字來解讀,因此不同意3M的解釋。

「preferential activation zones」
對此用語,因為並未有一般解釋,端賴於請求項與說明書記載,
CAFC法官同意3M否定地方法院的解釋。

「ribbon」
這件於附屬項,用以解釋多層結構是帶狀。
地方法院認同被告侵權者的解釋,認為"ribbon"為不超過一英吋的帶狀膜,甚是還參考了別的先前專利。而且還認為如果不限制在不大於一英吋的尺寸就使得範圍不明確。
3M不同意,理由是將帶狀物(ribbon)解釋為不超過一英吋不合理。
CAFC認同3M的講法,認為除非請求項文字有記載,沒有必要限縮請求項的用語超越一般人對文字的理解。


接論:
其中主要的差異在於CAFC法官認為地方法院在解釋專利範圍的時候,並不符說明書所載的內部解釋,於是作出自己的範圍解釋。其中特別的是因為專利申請人3M在揭露書中放上許多的結構照片,在此案例中,法官認為專利範圍不能違背這些結構照片的特徵,也就是,專利說明書有意無意地限制了專利範圍解釋。

包括並未定義好的請求項用語,本案發回地方法院重審。

這件案例看出,說明書揭露內容、內部證據、答辯歷史都是法官用來解釋/限制專利範圍的主要依據,但也挑戰了撰寫專利說明書時拿捏實施方式揭露的程度!!!
而,審查歷史產生的限制應該是清楚而無錯誤的放棄權利,否則仍難以作為禁反言的依據。

判決原文:
http://www.cafc.uscourts.gov/images/stories/opinions-orders/12-1241.Opinion.8-1-2013.1.PDF

Ro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