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就是一支相對尺寸小很多的電腦裝置,不過最近5,6年,當我們已經從爭執「電磁波」對我們生命的影響轉變成對我們眼睛與社交生活的影響時,隨身帶著的它也應該已經取代了個人電腦的地位,可以打電話寫簡訊外,還能收發email、看社群訊息、行事曆、看新聞、地圖、氣象,甚至是購物與付款,就差文書處理,這是物理與生理的限制,但如果手機大到可以方便編輯文件...。
「智慧型手機」其實很難定義,不一定有人會認為現在的手機都不夠智慧。最初當比較智慧的裝置出現時,就有人想將來可能是電腦廠商將電腦做小,或是手機廠商將螢幕與處理能力做大,...最後似乎是蘋果成功地將這些變得比較有意義,意義就是把「智慧型手機」定義成可以取代部分電腦工作的手持裝置。
第一支目前認定的智慧型手機的樣子可能是IBM在1992年在COMDEX上展示的一台觸控型電話:IBM Simon,用軟體QWERT鍵盤,IBM Simon產品規格如下:
Processor :custom (16MHz)
OS :Zaurus OS
RAM :1 MB
ROM :1 MB
Graphic display :160 x 293
Text display :variable fonts
Display :B&W
Input : Stylus
(資料來源:sogi.com.tw)
先看一點別人整理的資訊。
專利獲准量近年爆增:
http://patentlyo.com/patent/2014/04/patent-grant-numbers.html
美國最高法院的專利訴訟比過去都多:
http://patentlyo.com/patent/2014/04/supreme-court-patent.html
WIPO申請量逐年上升:
EPO與各主要國家申請案逐年上升:
當智慧型佔據了你我的生活,動輒2萬元的裝置好像頗為「合理」,但當一些入門智慧手機,至少比過去的裝置都智慧,而且這個價格也可能是4000元有找時,那到底合理的價錢是多少?
其實專利授權費用也墊高了手機的價格,我從IPWatchdog部落格看到有趣的分享(http://www.ipwatchdog.com/2014/04/08/what-your-smartphone-would-be-without-patents/id=48909/)。
因為人的需要,就產生這些發明,就像那句話: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一隻智慧型手機所承載的科技前所未有的多,專利授權、訴訟等的爭議、獲利也都創下歷史記錄,讓很多人富裕,也讓很多人受傷,同時專利制度浮現成一般人常見的東西,縱使不是那麼瞭解,但也略知一二。
舉一些經典行動裝置的專利:
Nokia已經過期的CDMA手機傳輸功率控制技術:US5,056,109
Qualcom已經過期用於CDMA軟換手的方法:US5,101,501
Qualcomm已經過期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中產生CDMA訊號波的技術:US5,103,459
Qualcomm在高頻封包數據傳輸技術:US6,574,211
Qualcomm提供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反向連結通道架構:US7,120,134
Qualcomm提出的高資料傳輸率CDMA通訊系統:US5,930,230
Qualcomm在無線通訊系統中的加解密技術:US6,961,388
Flarion所提出的正交頻分多工擴頻多址技術:US6,473,418
Qualcomm提出在OFDM多線存取系統的傳訊方法:US7,623,442,
Nokia所提出可以濾除方塊效應而可達成串留技術的自適應濾波器:US6,724,944
Snaptrack組合GPS、WiFi等訊號的定位技術:US5,874,914
Qualcomm提出在無線裝置下載資料時可動態載入其中功能物件的技術:US6,941,133
因為創新、發明而獲得好處,或許是一種進步的原動力。IPWatchdog給了一個結論,如果沒有專利鼓勵創新,或說沒有專利制度,或許我們還處於用兩個錫罐通訊的日子(two tin cans connected by string)
Ron
資料參考:Sogi.com.tw, IPWatchdog.com, EPO, Patently-O, WIP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