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

中國大陸AI著作權訴訟 - 北京互聯網法院民事判決(2023) 京 0491 民初11279號

這案例竟然是從patently-o看到(有中英對照檔案:https://patentlyo.com/patent/2023/12/artificial-intelligence-copyright.html),後來也查到相關新聞,因為有很多報導了,在此僅參考各家作個筆記。

(2023) 京 0491 民初11279號 - 案件資訊:
原告:李先生
被告:劉女士
系爭著作/涉案圖片:「春風送來了溫柔」

本案緣起原告運用stable diffusion生成式AI軟件輸入prompt(提示詞)生成系爭著作「春風送來了溫柔」,並發表在小紅書平台,並署名。後來發現被告在另一平台使用,並將署名蓋掉,於是提出著作權侵權告訴。

訴訟中還揭示了使用stable diffusion生成系爭著作的步驟,從進入bilibili網站開始... 輸入正向與反向prompt,生成、反覆修圖,得出「春風送來了溫柔」

(用戶操作AI模型生成內容的智力成分)
根據原告主張,系爭著作的形成涉及人類智力,例如:(1)選擇模型,使用stable diffusion繪圖的原理是,通過模型對模糊的馬賽克畫面結合用戶輸入的prompt進行解讀與創作,之後生成可用素材,具有特定藝術類型與風格;(2)輸入正向與反向提示詞,提示詞的框架為:藝術類型+主體+環境+構圖+風格;(3)輸入生成參數,參數主要包括採樣方法、清晰度、引導係數,不同的參數設置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原告認為以上從模型的選擇、輸入提示詞、設置生成參數等,都是原告的取捨、選擇、安排與設計,結果具有獨創性,認為符合著作的特徵。其他佐證是,原告發佈在小紅書上的著作被觀看、按讚的數量,本身帳號的粉絲與按讚數都頗高,另有配合詩歌與多張配圖。

法院整理出爭點:
一、「春風送來了溫柔」圖片是否構成作品、構成何種類型作品?
二、原告是否享有系爭著作的著作權?
三、被告行為是否構成侵權行為?

爭點一:
引用中國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一定形式表現的智力成果。是否構成作品應考慮:

(判斷是否是作品的要素)
(1)是否屬於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
(2)是否具有獨創性?
(3)是否具有一定的表現形式?
(4)是否屬於智力成果?

(AI生成圖片的基本概念)stable diffusion是通過互聯網上大量圖片與文字描述訓練而成,運用語意信息與圖片中像素之間關係生成與文本信息匹配的圖片,並非使用現有圖片,也不是將各種要素進行排列組合。

(AI/stable diffusion生成圖片的原理)
AI模型根據人類輸入的文字/提示詞描述生成圖片,代替人類畫出線條、塗上顏色、將人類創意與構思呈現出來,最終通過人類調整提示詞、調整參數、選擇最終圖片。

基於以上對AI生成內容的機制、人類智力成分與生成圖片的原理等說明,其中很重要的判斷是一般繪圖軟體按照一定的順序與公式,不同的人會獲得相同的圖片,但AI生成技術並非這樣,使得系爭著作非"機械性智力成果",法院認為原告進行了一定的智力投入,因此系爭著作具備了「智力成果」要件,且具有獨創性

爭點二:
根據中國著作權法(細節可參考判決原文)規定,創作作品的自然人是作者,而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可組織意志創作,也可以是作者。

在本案中,AI模型是畫圖者,但不會是作者,在本案而言,僅是創作工具,AI模型的設計者也不是作者,而原告則是直接進行AI模型進行設置而投入智力的作者,因此享有系爭著作的著作權

爭點三:
本案中,被告未經許可使用系爭著作在自己的帳號中,使公眾可以在選定的時間與地點獲得系爭作品,侵害原告享有的信息網路傳播權

被告還將原告的署名/浮水印去除,也侵害了原告的署名權

最終判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500人民幣。

my two cents:
本篇訴訟內容也是一個AI繪圖的粗淺教材,但並非如標題說涉及AI人工智慧創作的著作權的議題來的大,簡單地說,將AI模型視為一個強大的繪圖工具是比較好的解釋。

本案主要是"著作人"下的功夫比例大,AI僅是創作工具(如功能日益強大的照相機),工具本身並非是創作人,不像其他案例涉及AI本身是創作人的著作權爭議的大。

順便來了解「北京互聯網法院(https://www.bjinternetcourt.gov.cn/)」:

管轄權:
北京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所在市的辖区内应当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下列第一审案件
  (一)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签订或者履行网络购物合同而产生的纠纷;
  (二)签订、履行行为均在互联网上完成的网络服务合同纠纷;
  (三)签订、履行行为均在互联网上完成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小额借款合同纠纷;
  (四)在互联网上首次发表作品的著作权或者邻接权权属纠纷;
  (五)在互联网上侵害在线发表或者传播作品的著作权或者邻接权而产生的纠纷;
  (六)互联网域名权属、侵权及合同纠纷;
  (七)在互联网上侵害他人人身权、财产权等民事权益而产生的纠纷;
  (八)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的产品,因存在产品缺陷,侵害他人人身、财产权益而产生的产品责任纠纷;
  (九)检察机关提起的互联网公益诉讼案件;
  (十)因行政机关作出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互联网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管理等行政行为而产生的行政纠纷;
  (十一)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其他互联网民事、行政案件。

相關議題案例:
- AI創作無法取得著作權 - Thaler v. Perlmutter (D.D.C. Aug. 18, 2023)(https://enpan.blogspot.com/2023/08/thaler-v-perlmutter-ddc-aug-18-2023.html
- 通過訴狀了解AI生成影像 - Sarah Andersen v. Stability AI LTD. et al. (Nor. Dist. California, 2023)(https://enpan.blogspot.com/2023/03/ai-sarah-andersen-v-stability-ai-ltd-et.html
- 基於human authorship,AI繪圖無法主張著作權?!?(https://enpan.blogspot.com/2023/03/human-authorshipai.html

新聞:

Ron

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

對人類非治療的"處理"可專利 - 歐洲訴願案T 0144/83

前文報導:取得歐洲專利的指導方針 - 涉及人類手術、治療、診斷方法(https://enpan.blogspot.com/2023/09/blog-post_28.html

歐洲專利審查基準規範出上述Art. 53(c)的法定例外的限制「4.2.1 Limitations of exception under Art. 53(c)https://www.epo.org/en/legal/guidelines-epc/2023/g_ii_4_2_1.html),其中提出例外是,如果相關技術本質上不是生物特徵,其他處理人類或動物活體的方法,或量測或記錄人類或動物體特徵的方法,為可專利標的

4.2.1 Limitations of exception under Art. 53(c) 
Exceptions under Art. 53(c) are confined to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the human or animal body by surgery or therapy and diagnostic methods practised on the human or animal body. It follows that other methods of treatment of living human beings or animals (e.g. treatment of a sheep in order to promote growth,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utton or to increase the yield of wool) or other methods of measuring or record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man or animal body are patentable, provided that such methods are of a technical and not essentially biological character (see G‑II, 5.4.2). For example, an application containing claims directed to the purely cosmetic treatment of a human by administration of a chemical product is considered as being patentable (see T 144/83). A cosmetic treatment involving surgery or therapy would, however, not be patentable (see below).

引用其中案例「歐洲訴願案T 0144/83」作為支持醫療行為以外的相關醫療裝置或是化學成分、藥品等為可專利的依據,例如T 0144/83的結論是:「The fact that a chemical product has both a cosmetic and therapeutic effect when used to treat the human or animal body does not render the cosmetic treatment unpatentable (as in the present case where it may be used to cause loss of weight or to cure obesity).」。

歐洲訴願案T 0144/83:

案件資訊:
European Case Law Identifier:ECLI:EP:BA:1986:T014483.19860327
判決日:27 March 1986
案件編號:T 0144/83
系爭申請案:79300879.8

系爭案是1979年5月18日歐洲申請案、優先權可追溯至最早1978年的祖父級專利案。申請案於1983年被歐洲審查局駁回,當年的claim如下:


其中描述的方法也挺怪,關於一種改善非鴉片(麻醉藥)成癮的哺乳類動物身體外觀的方法(如果沒有翻錯的話,事實上是個減重方法),包括口服有效降低食慾的naltrexone或有藥效的鹽的劑量給哺乳動物,還重複劑量直至發生體重減輕。還在附屬項說明哺乳動物是人類。

核駁理由是方法涉及整容方法,認為治療人類的方法不能賦予專利,以沒有工業利用性(industrial application)為由駁回申請案


申請人提起訴願,申請人主張:美容產業的發明標的涉及通過減重改善人體外觀,解釋專利範圍時,本案專利範圍界定的美容處理(treatment)與所謂"therapy"並不相同,發明動機是減重、改善外觀,其中技術並非是生物性的,這樣的專利範圍應符合歐洲專利法可專利標的。

訴願委員會判定是,將合成化學物質施用於活體本身不能被視為生物學。其中特別的,訴願委員會認為專利範圍不需要被限制在工業利用上,其中"industry"應給予更廣的解釋,在訴願階段,如有任何質疑,應偏向申請人。

於是,訴願委員會判決本案非不可專利,關於美容方面的應用不屬於治療(我解釋為算"處理/treatment"),對人類或動物的處理(treatment)不能被視為工業應用,不可專利議題不能應用在非治療的處理上。


結論:
事實上,治療方法與美容"處理"界線並非有明確的區隔,本案的美容處理並非治療本身,並且,相關化學產物可能同時包括美容與治療效果,當使用在人類上,並沒有讓美容處理不可專利。

最後,歐洲訴願委員會也幫本案申請人說明其工業利用性(或說產業利用性),當本發明的專業使用在美容沙容中,就是歐洲專利法規定的工業利用性。

本案發回重審。 (相同案件在多國獲准)


Ron

甚麼是「insignificant extra-solution activity」?(筆記)

當在一篇面對專利範圍不符35U.S.C.101規定的答辯意見中說明專利範圍中具有可實質超越法定例外的額外元件(additional elements),而這些額外元件可以轉換法定不可專利例外(judicial exception)為具體應用(practical application)。但是,審查委員的回應是... (略過),這些額外元件僅是不重要的額外解決方案insignificant extra-solution activity)。

那...甚麼是「insignificant extra-solution activity」?

USPTO「2009-08-25過渡時期101指導方針」文件(https://www.uspto.gov/sites/default/files/web/offices/pac/dapp/opla/2009-08-25_interim_101_instructions.pdf)有相關定義:

machine-or-transformation測試並非現在101主流判斷依據,但其中論點仍可參考,甚至可以作為101相關議題答辯依據。

其中討論要符合machine-or-transformation測試,相關"方法/流程"專利範圍應:(1)連結特定機器或裝置;或(2)特別轉換特定物體到不同狀態或是事物。

若方法專利範圍並非由特定機器執行,或是並沒有造成所述的轉換,就不符35U.S.C.101規定。然而,重點在此,僅是連結機器或是有轉換並不足以通過machine-or-transformation測試,而是要"特定(particular)"機器"特定"物體的轉換才會是有意義的限制(meaningful limit)(條件一),而且使用特定機器或特定物體的轉換必須包括"超越"不重要的額外解決方案insignificant extra-solution activity(條件二)

反過來說,如果專利範圍中的機器或是轉換僅是存在在相關領域的使用(field-of-use)中(可以說是在相關領域的一般應用中),也只是不重要的額外解決方案insignificant extra-solution activity

以上說明大約就可知道甚麼是「insignificant extra-solution activity」。以下節錄的段落就把machine-or-transformation測試的條件講清楚:專利範圍中連結特定機器或是特定物體的轉換是有意義的限制以及超越不重要的額外解決方案

以下是古老(很多年都沒有討論了)的machine-or-transformation測試的流程:

相關範例可參考:https://www.uspto.gov/sites/default/files/patents/law/comments/novartis.pdf,其中提出範例如下:

claim 1:治療疾病X的方法,包括施予成分Y給具有疾病X的病患,判斷病患身體內成分Y的程度,若低於門檻A,表示要增加成分Y的施藥;若高於門檻B,表示要降低成分Y的施藥。這個流程明顯沒有連結(tie to)特定機器,但病患因為成分Y產生轉換,並且此轉換在此專利範圍中是有意義的限制,並且超越"insignificant extra-solution activity"。此專利範圍符合101規定。

以下兩個claim範例都是沒有連結機器,但產生了轉換,並且是有意義的限制,並且超越insignificant extra-solution activity。

Ron

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編解碼技術克服專利適格性核駁意見的解方?!?-Western Digital Techs. Inc. v. Viasat, Inc. (N.D. Cal. Nov. 15, 2023)

Western Digital Techs. Inc. v. Viasat, Inc. (N.D. Cal. Nov. 15, 2023) 案件資訊:
原告: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et al.
被告:VIASAT, INC.
系爭專利:US9,424,400、US10,447,667、US8,504,834

原告Western於加州北部地方法院Viasat提出專利侵權告訴,主張被告產品-"媒體串流系統與軟體"侵害'834的claim 14。

系爭專利'834的專利權人是Sandisk,也是本案原告之一,本文將第一原告Western為代表名稱。'834關於以串流系統啟動本地內容的方法和系統,其中情境是,本地端儲存裝置(如Sandisk的記憶卡產品)預儲存經過加密的內容,要使用這些內容,將儲存裝置連接電腦裝置,並從網路接收串流資料,電腦裝置可以根據串流資料演算一把鑰匙(key),以此解密儲存裝置的加密內容。以上內容就是'834的claim 14的內容,claim 14描述啟動本地內容的方法,由連接儲存有加密內容的儲存裝置的主機裝置執行:接收串流資料、演算金鑰,以此金鑰解密儲存裝置中的內容。

14. A method for activation of local content, the method comprising:
performing the following in a host device in communication with a storage device storing encrypted content:
receiving a stream of data from a network;
deriving a key from the received stream of data; and
decrypting the encrypted content using the key derived from the received stream of data.

原告提出訴狀包括簡短而明瞭的訴訟聲明,被告請求撤銷聲明,理由是其中缺乏任何可以准予的請求。訴訟規定是,可以撤銷訴訟聲明的理由是缺乏法律依據或是支持法律依據的證據,然而,法院僅針對表面證據進行理解是否要撤銷訴訟,最終是受理原告的主張。


隨著原告的主張,進入解釋專利範圍階段之前,檢驗系爭專利是否符合美國專利法35 U.S.C. § 101規定,不厭其煩地再次複習TWO-STEP測試。


Alice step one:

根據法院的判斷,系爭專利
'834的claim 14涉及抽象概念(編按,實務上編解碼技術太容易被認為不符101規定了!!!),其中特別的是,法院要釐清'834與習知技術的特徵為何?根據判決書可知,所釐清的是,在系爭專利之前的技術是需要從DRM(主從式架構的檔案加密軟體)伺服器取得金鑰來解密檔案,但認為習知技術有效率與費用的缺點,系爭專利於是轉而使用串流伺服器下載的檔案演算金鑰

然而,根據法院判斷,claim 14並沒有描述應用相關技術的實際方法(practical way),而僅是使用一般目的電腦元件執行習知電腦程序以完成期待的結果("claim 14 merely recites using generic computer components (host device, storage device, network) performing conventional computer processes to accomplish a desired result, without any practical detail (e.g., how to decryption key is "delivered" or "derived" from the stream of data)."),因此從串流資料演算金鑰的技術仍是屬於抽象概念。

(編按,上述變色的內容似乎就是這類技術的解方,要求細節:如何演算出金鑰?然而,我覺得,即便描述如何演算金鑰,可能是已知技術(是否從串流資料中取出關鍵值有新穎特徵?),不論如何,這又可能判定是一般目的電腦執行的習知電腦程序!)

上述我的簡單理解也發現本文判決也是這樣想,甚至更"嚴重地打擊我們的信心",根據CAFC於Free Stream案的判決,該案專利描述converting, routing, controlling, monitoring, accumulating records,判斷仍不足以描述如何以非抽象方法達成其結果!!!

原告引述TscSec案(發現本部落格也有報導),其中101僅是穿插的議題,但是卻僅是原告認為"可能"對本案為有利的判決,不過本案法官認為TscSec案也僅是再次強調了上述決定,因為系爭專利就是沒有相關細節

TscSec案:
針對系爭專利35 U.S.C. § 101議題:
CAFC解釋,軟體發明要為可專利標的,權利範圍要指向/涉及非抽象的電腦功能或網路平台的改良("directed to non-abstract improvements to the functionality of a computer or network platform itself.")。

對於本案系爭專利,CAFC認為發明指向/涉及可專利標的,理由是發明針對電腦網路領域的問題,並改良電腦能力或網路功能。

(參考過去報導:誘使侵權的判斷與舉證責任 - TecSec, Inc. v. Adobe Inc. (Fed. Cir. 2020)https://enpan.blogspot.com/2021/12/tecsec-inc-v-adobe-inc-fed-cir-2020.html))


(重要)根據判決,即便專利包括有別於先前技術的技術特徵,但是若僅是描述完成特定目的的機制或功能,這些被判定是功能性描述的專利範圍,卻無法克服本身是抽象概念的問題。

編按,以下就是不錯的提醒,以及提供我們如何撰寫這類專利範圍解決抽象概念的解方,雖...心理面總是覺得仍有疑慮或是信心不夠,不過有方向比沒方向好-要描述如何達成專利要達成的結果


Alice step two:

若解決上述抽象概念問題,就不用進入step two。

若專利仍判定是抽象概念,轉而討論step two:是否專利範圍中描述的元件的個別或順序組合有描述進步概念/特徵(inventive concept)?

原告主張,從專利說明書與答辯歷史來看,'834技術不同於習知技術,且提供超越習知技術的優點(列舉優點)。然而,法院對本案的判斷是,'834沒有描述足以轉換專利超越抽象概念的進步特徵,因為其中僅是使用一般目的電腦執行習知電腦程序

以下是法院的判定,提到原告主張的特徵甚至有些是沒有寫入專利範圍的,還有原告針對inventive concept的答辯已經混淆到新穎性的判斷,本案系爭專利問題也是提供我們對相關發明撰寫的解決方案。


因為原告主張的進步概念本身屬於抽象,判決系爭專利'834(claim 14代表)並沒有描述足以使專利範圍具有實質超越(significantly more)抽象概念的進步概念/特徵

(原告還有機會修改訴狀)

my two cents:
判斷專利是否抽象本身就是個很抽象的法律議題!然而,本篇判決中間過程很多往來的內容似乎提供了數學方法、編解碼技術、資料處理等表面為抽象概念技術要符合101規定的一個解方!)



Ron

2023年12月8日 星期五

Do I need an attorney?

Do I need an attorney?

答案是:

申請美國專利,不用找代理人或律師,不論是否是美國人,或居住在哪裡!

申請美國商標,則需要有美國居住的證明與地址,不論是否是美國人。如果是住在外國的外國人,則需要找到商標代理人。


關於商標,可參考https://www.uspto.gov/trademarks/basics/do-i-need-attorney#:~:text=Not%20everyone%20is%20required%20to,domicile%20address%20in%20trademark%20filings.

關於專利,可參考:
https://www.uspto.gov/patents/basics/essentials
https://www.legalzoom.com/articles/do-i-need-a-patent-attorney

Ron

2023年12月6日 星期三

Two-Part Form of Claims筆記(Case Law of the Boards of Appeal)

從patently-o部落格做的統計(USPTO)顯示Jepson Claims的寫法愈來愈式微(https://patentlyo.com/patent/2023/11/jepson-claims.html)。

Jepson type claims(吉普森式請求項)是否等於「兩段式請求項」?就形式來看,是的;但就實質面來看,如中國專利、歐洲專利在申請時就要求以二段式寫法撰寫申請專利範圍,而且在許多無法明確區隔現有技術與改良特徵的發明中,二段式寫法就僅是一種形式上的寫法,並非具有區分現有技術與改良特徵的功能;就美國專利而言,二段式寫法的前言部分表示仍是發明的一部分,雖可能有風險是自己承認的先前技術,但也不會成為核駁專利的依據,並且常常是作為克服重複專利(double patenting)的用途。

---U.S.---

Jepson-type claims寫法包括「前言部分(preamble)」、「連接詞(transition)」與「特徵部分(body)」,前言部分所載之必要技術特徵,僅須記載與申請標的密切相關的共有部分;連接詞如:"wherein the improvement comprises", "the combination with the old articles of", 或是"characterized in that";特徵部分就是描述有別於先前技術之必要技術特徵。

(節錄Landis on Mechanics of Patent Claim Drafting內容)

以上節錄內容也提到使用"Jepson type claim"危險在於,前言描述的元件表示發明人默認的的先前技術,但是這個默認仍可通過適當的解釋克服,例如,強調使用Jepson type claims是要排除重複專利。

根據USPTO一篇針對「請求項前言部分效力」的簡報(https://www.uspto.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Claim-Interpretation-Preambles-Final-02-18.pdf)介紹Jepson claim:

相關資訊在:MPEP 2129 Admissions as Prior Art

III. JEPSON CLAIMS

Drafting a claim in Jepson format (i.e., the format described in 37 CFR 1.75(e); see MPEP § 608.01(m)) is taken as an implied admission that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preamble is the prior art work of another. In re Fout, 675 F.2d 297, 301, 213 USPQ 532, 534 (CCPA 1982) (holding preamble of Jepson-type claim to be admitted prior art where applicant’s specification credited another as the inventor of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preamble). However, this implication may be overcome where applicant gives another credible reason for drafting the claim in Jepson format. In re Ehrreich, 590 F.2d 902, 909-910, 200 USPQ 504, 510 (CCPA 1979) (holding preamble not to be admitted prior art where applicant explained that the Jepson format was used to avoid a double patenting rejection in a co-pending application and the examiner cited no art showing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preamble). Moreover, where the preamble of a Jepson claim describes the inventor’s own work, such may not be used against the claims


---Taiwan---

根據我國專利審查基準第二篇第一章中請求項類型中說明,獨立項之撰寫,得以二段式(two-part form)或其他形式為之,若 以二段式撰寫者,前言部分應包含申請專利之標的名稱及與先前技術共 有之必要技術特徵;特徵部分應以「其特徵在於」、「其改良在於」或其 他類似用語,敘明有別於先前技術之必要技術特徵: (1)前言部分:應包含申請專利之標的名稱及與先前技術共有之必要技術特徵。 (2)特徵部分:應以「其特徵在於」、「其改良在於」或其他類似用語,如 「其改良為」或「其特徵為」,敘明有別於先前技術之必要技術特徵。這樣看來,我國定義的二段式請求項寫法就是Jepson type請求項


---EPO---

就歐洲專利實務而言,不講Jepson type claims,講的是兩段式寫法專利範圍(two-part claims),參考「Case Law of the Boards of Appeal, 10th edition」。

參考EPO訴願case law T 13/84

判決日期:15-05-1986
案號:T 0013/84
申請號:80301953.8
訴願決定:
https://legacy.epo.org/boards-of-appeal/decisions/pdf/t840013ex1.pdf

此案例主要涉及兩個議題,其一是發明所解決的問題必須應基於客觀建立的事實判斷出來,如在進行專利審查的過程中得出的先前技術得出,而此時得出的先前技術可能與發明人申請時知道的前案不同。也就是,當考量到最接近先前技術時會去"重塑"發明解決的問題。

另一是本篇報導關注的二段式請求項寫法(two-part form of claim),當得出最接近先前技術,應要表達在二段式請求項中的前言部分,也就是藉此形塑發明標的。

本專利申請案claim 1涉及整流電路,用於保持一個固定輸出電壓:

本案核駁理由是因為claim 1的前言部分不符撰寫規定,認為應基於前案DE-A-2 746 504描述前言(編按,當年的法條似乎不能對應到現行法條),因此此前案揭露了本案發明的多數元件,應為最接近先前技術,即便此前案解決問題不同於本申請案發明解決的問題。

根據歐洲訴願委員會意見,本案要解決的問題是要在輸入電壓暫時降壓時仍保持固定的輸出電壓,發明所提出的整流電路包括兩個序列相接的電容器,其中共地點通過切換手段連接橋接輸入端,其中雙向電流裝置受到控制電路所控制,通過控制防止輸入電壓產生壓降。

當歐洲檢索局提出檢索報告,其中列舉上述DE前案,其中揭露在AC線上的橋接整流電路,但解決不同的問題

歐洲審查局進行實質審查時,認為本案發明具有新穎性,並且相對已知前案具有進步性,但是問題是,申請案被要求將檢索報告列出的DE前案作為claim 1前言的基礎(prior art to be used as a basis for the preamble of claim 1)。

DE前案解決問題與本案不同,節錄如下:

歐洲訴願委員認為,當有明確的先前技術出現時,以two-part form撰寫專利範圍區隔先前技術是適當的,因此也要求本案以two-part form撰寫申請專利範圍

本案揭露的整流電路包括具有輸出電容過濾器的全波二極體橋接整流器,DE前案卻揭露了本案發明的基本概念。

這裡重申歐洲訴願委員會一貫的看法是,如本篇此案例報導的前言,發明所解決的問題必須根據客觀事實確定("it has consequently been constant jurisprudence of the boards of appeal that the nature of the problem has to be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objective facts"),特別是在審查過程得出的先前技術可能不同於發明人在申請時所知悉的先前技術,因此在相關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最接近先前技術推測出發明所解決的問題,就有必要重塑(reformulation)系爭案發明所解決的問題

因為最相近DE前案揭露本案發明的背景技術,本案被要求將先前技術寫入二段式申請專利範圍的前言部分中,但是申請人主張是,寫在前言的先前技術的部分應是能解決相同或相似的問題,而不是在發明時並沒有意識到會解決的問題。

相關問題關於申請專利範圍的基本意義,就申請專利範圍而言,是要定義發明保護的標的,EPC相關撰寫規定並沒有要求「特徵部分」需要指出發明進步性,而應該是申請專利範圍之整體描述的標的實現發明進步性,其中前言部分的目的是要指出發明保護標的。

本案最後的結論是,本案申請人有權挑戰EPO審查局的意見,並有機會提出修正以符合本次訴願委員會判決,其中,申請案說明書相關段落也應修正,以符合申請專利範圍的修正(編按,EPO意見常常要求申請人將檢索結果得出的前案寫入說明書背景技術中)。

my two cents:

根據我的實務經驗,EPO接受非二段式寫法的專利範圍,也就是one-part form claims,只是因為常常(不是每次,而且是審委建議,可答辯)會在審查階段被要求寫成two-part form claims,因此申請時也會被"安全地"要求寫為two-part form。

文件:
Case Law of the Boards of Appeal, 10th edition:https://link.epo.org/web/case_law_of_the_boards_of_appeal_2022_en.pdf

HTML版本:https://www.epo.org/en/legal/case-law/2022/index.html

Ron

2023年12月2日 星期六

Jimmy Butler的商標佈局

(Google搜尋截圖)

在網路上搜尋「Jimmy Butler」相關商標,如『EMO JIMBO』、『HIMMY BUCKETS』、『HIMOTHY BUTLER』,申請人都是「ZS Endorsement, LLC」,經查是Jimmy Butler設立的公司,反過來用「ZS Endorsement, LLC」搜尋商標,媒體說有20多件,應該都是與Jimmy Butler相關。

USPTO商標呈現的方式十分清楚。

(額外說明:The name(s), portrait(s), and/or signature(s) shown in the mark identifies "Jimmy Butler", whose consent(s) to register is made of record.)

相關資訊來源:USPTO, Google, Twitter/X

後來也搜到這些資訊:
https://en.as.com/nba/jimmy-butlers-new-trademark-n/ 
https://www.gerbenlaw.com/trademarks/athletes/jimmy-butler/

Ron

2023年12月1日 星期五

FOSS PATENTS最後一篇

FOSS PATENTS(http://www.fosspatents.com/)於OCTOBER 19, 2023貼出最後一篇(第一篇在2010年1月),因為作者去寫書了,並可能轉戰其他平台,並沒以說定是會用怎樣的面貌再出現。(可能也是退休了,但也可能以其他方式出現,但總與部落格播送資訊的方式不同)。

在此僅是留個記錄(照作者講的,不慶祝也不哀悼,網站將保留資料,但熟悉的blog停更總是令人惋惜),記錄這個經常參考的前輩網站,特別是針對軟體與通訊領域的各種專利爭議,十分專業與值得參考的網站。


Ron

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PTA/PTE與ODP/TD之傻傻分不清楚~ - IN RE: CELLECT, LLC (Fed. Cir. 2023)

前言:
本篇本來名稱為:「PTA/PTE為不同法律框架而有不同的ODP與TD影響 - IN RE: CELLECT, LLC (Fed. Cir. 2023)」,後來改為PTA/PTE與ODP之傻傻分不清楚~

專利期限補償(簡稱"PTA(patent term adjustment)")規範於「35 U.S. Code § 154(b) - Contents and term of patent; provisional rights」,用於補償因為官方審查過程延遲所造成的專利期限的損失,相關資訊可參考:期末拋棄(TD)優先於專利期限調整(PTA)(https://enpan.blogspot.com/2015/04/tdpta.html)。

專利期限延長(簡稱"PTE(patent term extension)")規範於「35 U.S. Code § 156 - Extension of patent term」,是在特定情況下(如等待新藥獲准)獲准延長的專利期限。

例如:專利期限延長(Patent Term Extension)

TPP要求簽署國同意補償不當延遲的專利期限,如美國的PTA,相關可延長期限的理由包括藥品檢驗的「不合理」延遲,如從申請日開始超過5年獲准專利。

因為延長了新藥期限(平均約至少兩年),會影響學名藥上市,讓專利權人延遲在開發中國家的低價市場推出新藥的時間。可能讓開發新藥者提供不完整數據,讓檢驗沒有效率。會讓低價市場無法取得新藥。新藥可能在開發中國家過期,但是卻仍在開發中國家保有獨占權。

本案例有興趣的部分是涉及因為重複專利(double patenting(其中顯而易見性重複專利簡稱"ODPobviousness-type double patenting)"))提出終權聲明(terminal disclaimer(簡稱"TD"))所影響的專利期限補償(簡稱"PTA(patent term adjustment)"),以及延長的專利期限(簡稱"PTE(patent term extension)")

案件資訊:
專利權人/上訴人:IN RE: CELLECT, LLC
系爭案:US6,982,742、US6,424,369、US6,452,626、US7,002,621(PTAB No. 90/014,453, 90/014,454, 90/014,455, 90/014,457
判決日期:August 28, 2023

本案緣起專利權人Cellect對Samsung提起侵權訴訟,Samsung對系爭專利提起再審無效(ex parte reexaminations),無效理由是主張各系爭專利部分申請專利範圍彼此為顯而易見式重複專利(obviousness-type double patenting (“ODP”))。

專利權人Cellect針對PTAB對自己的4件專利部分專利範圍的再審案/無效(ex parte reexamination作出"不具非顯而易知性"的決定提上訴

這4件專利關於「PDA/個人數位助理」,如'742提出的小型手持電腦,可以拍攝影像、定位、連線網路...,4件系爭專利最早都可以溯及1997年專利母案(08/944,322)的優先權日。


專利申請歷史:
US6,982,742 - Continuation-in-part of application No. 09/638,976, filed on Aug. 15, 2000, now Pat. No. 6,424,369, which is a continuation-in-part of application No. 09/496.312, filed on Feb. 1, 2000, now Pat. No. 6,275,255, which is a continuation of application No. 09/175,685, filed on Oct. 20, 1998, now Pat. No. 6,043,839, which is a continuation-in-part of appli cation No. 08/944,322, filed on Oct. 6, 1997, now Pat. No. 5,929,901.

US6,424,369Continuation-in-part of application No. 09/496.312, filed on Feb. 1, 2000, which is a continuation of application No. 09/175,685, filed on Oct. 20, 1998, now Pat. No. 6,043,839, which is a continuation-in-part of application No. 08/944, 322, filed on Oct. 6, 1997, now Pat. No. 5,929,901.

US6,452,626 - Continuation-in-part of application No. 09/496.312, filed on Feb. 1, 2000, which is a continuation of application No.09/175,685, filed on Oct. 20, 1998, now Pat No. 6,043,839,which is a continuation-in-part of application No. 08/944,322 filed on Oct. 6, 1997, now Pat. No. 5929,901.

US7,002,621 - Continuation-in-part of application No. 09/613,027, filed on Jul. 10, 2000, which is a continuation-in-part of application No. 09/496,312, filed on Feb. 1, 2000, now Pat. No. 6,275,255, which is a continuation of application No. 09/175,685, filed on Oct. 20, 1998, now Pat. No. 6,043,839, which is a continuation-in part of application No. 08/944,322, filed on Oct. 6, 1997, now Pat. No. 5,929,901.

系爭專利都是源自相同母案的延續案,如CIP等,因此理論上除了有PTA外應該同時過期。法院整理以下家譜,還整理出PTA:


紅色框者為系爭專利:

--- ex parte reexamination ---
USPTO審查委員審理Samsung提起的reexamination,判定被挑戰的系爭專利多項專利權為之前已經過期的前案的明顯的變形(obvious variants,意思是本次被挑戰專利與過去專利之間是沒有甚麼差異的變形),系爭專利範圍與關聯前案也整理如下:


USPTO再審查判定,照這張表可推知:根據'626,'621為顯而易見式重複專利(ODP),不予專利;同理,根據'369,'626不予專利;根據'036,'369不予專利;以及根據'369,'742不予專利。其中,4件系爭專利中被挑戰的專利範圍都溯及'036,而此案並未獲得PTA(專利期限調整)。

--- PTAB ---
Cellect提起訴願,引用前例Novartis AG v. Ezra Ventures LLC (Fed. Cir. 2018),認為ODP不應用於無效根據35 U.S. Code § 156(Extension of patent term)規定所取得延長的專利期限

基於ODP,PTAB同樣認為系爭專利範圍不予專利。其中PTAB考量的議題是,對已經獲准取得PTA的專利的ODP分析(顯而易見式重複專利分析)應基於有PTA的過期日,或是沒有PTA的過期日?(Cellect主張以ODP判斷專利有效性時,應該基於加計PTA之前的專利過期日)

"The Board further considered whether or not an ODP analysis on a patent that has been granted PTA should be based on the expiration date of the patent with PTA or without PTA."

要克服ODP(兩件專利範圍不同,但差異為顯而易見),一般是提出終權聲明TD),表示通過捨棄專利期限而與重複專利的另一專利一併到期。PTAB引用案例Merck & Co. v. Hi-Tech Pharmacal Co. (Fed. Cir. 2007),在此案中,在專利取得延長期限(PTE)後,專利權人提出TD以克服ODP(顯而易見性重複專利),而CAFC判定,專利所獲得延長的專利期限(PTE)"不會"因為提出terminal disclaimer而被捨棄,PTAB進一步說明當專利自TD後的期限到期後開始有PTE,PTE計算也非從沒有TD前的到期日來算


這樣有趣了,ODP與PTE之間有個微妙的關係。

接著,根據PTAB引用案例Novartis AG v. Ezra Ventures LLC (Fed. Cir. 2018),在此案CAFC的意見中,其中討論在沒有提出terminal disclaimer下的"ODP"與"PTE"關係,此案中,考量Merck案的意思,PTAB表示ODP適用"加計PTE之前"的專利期限

"ODP should be considered from the expiration date of the patent before the addition of PTE."

重要)綜合上述兩個意見,第一是TD不會影響PTE(ODP不能撤除有效獲得的PTE),第二是ODP的分析僅及於因PTE延長期限之前的專利期限。

然而,PTAB針對所述四件ex parte reexamination的判決是:否決Cellect的主張(i.e., ODP不能切斷PTA)。其中理由是,前例Merck案判決是基於"35 U.S. Code § 156"與"35 U.S. Code § 154"的差別,可分別參考:


再者,35 U.S.C. § 154(b)(2)(B)明白地規定任何TD都應適用經PTA取得的延長期限也就是說PTA不能調整因為TD所拋棄的專利期限


... any ODP analysis or determination, whether or not a terminal disclaimer is required,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djusted expiration date of the patent.

如此,根據以上分析以及相關法院案例,PTAB判決:PTA調整專利期限之後的時間都應考量ODP與TD,據此,PTAB判定基於ODP引起的專利無效議題是再審程序的「新議題」,而Cellect的主張並無理由。最終維持USPTO作出4件系爭專利無效的決定

Cellect上訴CAFC。

--- CAFC ---
法院表示(這是法院對PTAB上訴案的態度),除非PTAB有任意、反覆無常、濫用自由裁量權、缺乏支持的實質證據,或有不符合法律的情況("arbitrary, capricious, an abuse of discretion, unsupported by substantial evidence, or otherwise not in accordance with law."),仍應參照PTAB意見。

就Cellect而言,主張PTE與PTA為相似情況,都應有相同的ODP適用,也就是主張應在加計任何延長專利期限(PTE, PTA)之前考量基於ODP的專利性議題。其中,Cellect仍引用Novartis案法院意見認為:PTE不能被ODP等法定原理所終止,又因為PTA與PTE同為法定授權的專利期限延長機制,亦主張ODP不能中斷PTA調整後的專利期限。

總而言之,上訴人的主張是,基於ODP(顯而易見性重複專利)的核駁意見不能及於PTA與PTE所加計的專利期限

法院釐清相關議題,ODP議題是判斷發明是否是顯而易見,也就是判斷相同申請人或專利權人前後過期的專利發明之間的差異是否顯而易見?

如果差異是顯而易見,在沒有提出TD時,較晚過期的專利為無效。其中較晚過期專利是因為已經加計PTA或PTE。

然而,法院同意本案在再審階段時USPTO意見,在基於ODP判斷專利是否無效時,PTA與PTE應該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因為法規不同,情況也不同。

重要)如此,CAFC結論是,PTA與PTE有不同適用,ODP核駁意見適用於PTE延長專利期限之前的專利,但是適用經PTA調整之後的專利期限。(對照以下段落內容)

"We conclude that, while the expiration date used for an ODP analysis where a patent has received PTE is the expiration date before the PTE has been added, the expiration date used or an ODP analysis where a patent has received PTA is the expiration date after the PTA has been added."

(重要)除了這句話,還帶了另一句話:ODP會同時影響到PTA與PTE的情況是,兩個方案法定授權的專利延長期限都是因為"行政延遲(所謂A/B/C delays)",因此,如Cellect主張,將兩個不同法律規定的專利延長機制綁在一起並不合理。

"To say that PTA and PTE should be factored into an ODP analysis in the same manner merely because they both provide statutorily authorized time extensions that restore patent term due to various administrative delays, as Cellect argues, is an unjustified attempt to force disparate statutes into one."

接著敘述了ODP的法源與相關歷史。

(重要)Merck基於"35 U.S. Code § 156"與"35 U.S. Code § 154"的差別CAFC判決PTE延長的期限不被TD排除因此,如以下段落,法院對於PTE的解釋是,對於已經以TD限制專利過期日的專利而言,PTE所延長的期限不是從原本沒有TD時的期限來算,PTE是從被TD後重新計算的過期日起算

"We therefore concluded that the calculation of a grant of PTE on a patent that has a terminal disclaimer “is from the expiration date resulting from the terminal disclaimer and not from the date the patent would have expired in the absence of the terminal disclaimer.”"

(重要)Novartis,法院判決ODP並不能無效(invalidate)已經有效獲得的PTE

綜合以上前例,前提是"專利要准",即便有ODP(重複專利,針對相同申請人的申請案)問題,以TD解決後,ODP的影響就僅及於PTE加入期限之前的專利期限日。(翻得不好,可參考以下段落)



關於本案,事實上,Cellect並沒有針對ODP(顯而易見性重複專利)提出TD(終權聲明),事實上,Cellect是有機會在申請案申請過程與再審程序中提出TD,這應該也使得USPTO審查委員可以核駁重複專利的專利範圍,但是,都沒有,也就衍生本次PTE/PTA/ODP/TD議題。

結論:
就制定法律的美國國會而言,設計TD的意圖是終止不當延長的專利期限,並克服ODP,並也及於PTA所調整的專利期限。因此,如本次案例的系爭專利申請案,由於沒有提出TD,系爭專利申請案不可專利!!!

(在此忽略其他次要議題)

my two cents:
本篇判決知識含量很多,很多段落反覆著不同角度但有同一結論的論述,感覺法院在論述這類"非技術問題"的法律議題上都很情緒高漲的樣子,每個段落都要讀幾遍才會理解,第二遍讀時也會推翻之前的理解... 算有意義並有挑戰法律文件閱讀的內容。

最怕一堆文章中填入in addition ..., otherwise, ... but..., however, ... 這類轉折語,比較喜歡看到"we conclude...", therefore ..., we held that ...這種。

補充資料:
PTA:
A delay(35 U.S.C. § 154(b)(1)(A)): USPTO在14個月內應發出至少一個官方意見;官方4個月內回應申請人回覆(如OA答辯、訴願意見、針對PTAB或法院針對申請案的判決...)。
B delay(35 U.S.C. § 154(b)(1)(B)): 即便有官方行政程序造成的A-Delay,USPTO應於申請日後3年內獲准專利(除了一些情況...)。
C delay(35 U.S.C. § 154(b)(1)(C)): 保證基於派生程序(申請人調查程序...)、保密令和上訴造成的延誤進行調整。



Ron

LEGO專利資訊(來自insights by Greyb)

本篇資訊源自:https://insights.greyb.com/

本部落格過去有關Lego的報導僅一篇(功能性外觀不能取得商標(之二) - 樂高積木歐洲商標爭議(https://enpan.blogspot.com/2016/11/blog-post_29.html)),太少了,剛好聽廣播聽到有關Lego行銷的書, 行銷策略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專利佈局」。

1932年Ole Kirk Christiansen於丹麥創立Lego公司,從Insights(https://insights.greyb.com/)找到Lego專利狀態(更新到2023年,https://insights.greyb.com/lego-patents/):LEGO專利至今全球有3394件專利,分屬1057個專利家族,獲准的有2808件,2295件為有效狀態,占67%,布局國家最多是美國,其次是日本與中國(報導說台灣有4件專利,但...我找不到),丹麥是主要研發中心。

從文中統計分布圖來看,歷年Lego申請量高高低低,多數整年低到不到100件申請案,有些年也會衝到300件以上。

特別地,報導中最有用的資訊就是(就專利人而言)10大(指被引用最多次的專利(應該是專利引用專利))LEGO專利(右方是引用次數):

US6353170B1 269
WO2016075081A1 200
US6585553B1 119
US20070262984A1 113
US6736691B1 99
US7708615B2 93
US6461215B1 92
US7596473B2 91
US6939192B1 90
US8753164B2 87

本文有趣的資訊很多,例如,提到美國專利局引用42件樂高專利做出187件核駁意見,引證最多次的LEGO專利是US10213692B2,與上述被其他公司引用的專不同,但仍有不少是重疊的,如US20070262984、US6736691、US6461215、US7596473、US6939192,以及US8753164,這樣交叉分析就可找到Lego重要的專利,其中最早的也過期的US6461215如下:




Leog當然有競爭者,特別是一些經典的專利過期之後,小朋友從小到大會接觸到的"非樂高"的有趣積木很多,夜市逛逛也很多很像樂高的玩具,品質不一,很多表面看來不錯,結果玩一下就丟了,品質公認還是樂高好。

從Google Patents找樂高(用專利權人Lego AS搜尋),最早的專利公告於1966-04-28的德國專利DE1215353B,其中描述的是製作樂高積木的注塑機;其次是本部落格第一次提到"丹麥專利"的專利 - DK112294B,其描述樂高積木某個元件;接著是丹麥專利DK116117B,也是積木的某個元件。

過濾出美國專利,申請人似乎是改為Interlego A.G.,如1991-01-29的US4988322:


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