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蘋果專利有效且侵權勝訴 - 有關證據能力的討論 - Apple v. Samsung (Fed. Cir. 2016)

這希望不只是報導一件訴訟案件而已 - Apple v. Samsung (Fed. Cir. 2016),而是可以學到專利這件事,以及訴訟該學的東西。

本案例為Apple v. Samsung世紀大戰的一個段落,涉及的專利權為Apple定義智慧型手機的幾個主要技術:滑動解鎖、自動拼字與電話號碼識別,Apple在CAFC階段幾乎全盤皆墨,但在CAFC聯席法官(en banc)的決定又恢復在地方法院對Apple相對有利的裁決。

過程中,曾經,Apple沒有預期地順利告贏Samsung,連自身的專利也被判無效,然而就牽制對手而言,擁有專利權以及發起訴訟仍是很有效的策略,即便相關被告侵權物都是已經沒有販售的產品。最後Apple仍扳回一成。

不論最後誰輸誰贏,在學習的角度上,本篇可以下個副標題 - 額外的證據是否能用來解釋專利範圍?或說,上訴法院是否可以就非上訴議題提出事實調查與作出決定?

本案涉及的系爭專利不是設計專利,是滑動解鎖...等專利,在地方法院階段,除了判三星侵權成立外,也判蘋果專利侵權。

先前地方法院報導:
Apple求償22億,但只獲得1.2億(地方法院階段)(http://enpan.blogspot.tw/2014/05/apple2212.html

第二波CAFC判決:蘋果專利無效且對三星侵權成立(http://enpan.blogspot.tw/2016/03/cafc.html

案件資訊:
原告/交叉上訴人:APPLE INC.
被告/上訴人:SAMSUNG ELECTRONICS CO.
系爭專利:
Apple:
US8,046,721('721滑動解鎖)
US8,074,172('172自動完成)
US5,946,647('647快速連結)
US6,847,959('959通用型介面)
US7,761,414('414資料同步)
Samsung:
US5,579,239('239遠端影片傳輸系統)
US6,226,449('449錄製與重現數位影像與語音的裝置)

前次地方法院的裁決同意三星提出的簡易判決:三星產品對'172侵權成立且專利有效、對'647侵權成立、對'721侵權成立且專利有效、對'959侵權不成立、對'414侵權不成立;蘋果產品對'239侵權不成立,但對'449侵權成立

三星提出上訴,主要是針對地院在系爭專利'172、'647與'721的決定。

CAFC階段:
CAFC面對地院裁決作出的決定是:否決地方法院陪審團裁定'647侵權成立的決定,並判定'721與'172顯而易見。完全不利於Apple。

En Banc階段:
Apple於是請願(petition)主張CAFC對於'647侵權不成立的決定是依據額外證據("extra-record evidence"),Apple認為這些額外證據都非在記錄中,且都是基於獨立研發的證據(認為這些都非公開資訊),也就是,Apple認為CAFC法官都是基於這些額外證據建立解釋專利範圍的心證。
none of which was of record and that the panel appears to have located only through independent research.
The panel looked to [this extra-record evidence] to create its own plain meaning of ‘server’ as requiring a ‘stand alone’ program.

CAFC聯席法官對於Apple的請願,認為法院決定應限於雙方上訴的議題,而議題決定的基礎則尊重事實調查結果,沒有必要去徵求額外意見或論點來判斷是否上訴委員會可以額外(外部)證據來解釋專利範圍
"There was no need to solicit additional briefing or argument on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an appellate panel can look to extra-record extrinsic evidence to construe a patent claim term."

其中提到最高法院在案例"Teva Pharms., Inc. v. Sandoz, Inc., 135 S. Ct. 831, 841 (2015))"的意見,解釋專利範圍的事實包括背景技術或是元件用語在相關時間的技術領域的意思。
"The Supreme Court made clear that the factual components [of claim construction] include ‘the background science or the meaning of a term in the relevant art during the relevant time period.’"

可參考部落格其他報導:http://enpan.blogspot.tw/2015/06/means-lighting-ballast-v-philips.html
"最高法院在案例"Teva v. Sandoz"中裁決對於針對地方法院判決有關"外部證據"解釋專利範圍的上訴程序中,理應“給予尊重("should be given deference on appeal")”,就是應該要採用。不過其他非關此類的專利範圍解釋仍要重新審理。"

也就是說,事實調查為地方法院的職權,上訴法院如CAFC沒有必要徵求額外的論點來評論上訴法院不能根據額外證據("extra-record extrinsic evidence")作出事實判斷。因此,CAFC聯席法官無需判斷是否上訴法院可以對非上訴議題作出意見或是重審地院的事實調查(fact findings)

由於CAFC否決幾乎所有地方法院有關以上三件系爭專利所涉及侵權、前案結合動機、前案教示、商業成功、產業讚賞、仿冒、解決長期以來的問題等的決定,甚至包括三星並未上訴的議題。

對此,CAFC聯席法官決定,恢復地方法院基於實際證據的決定,並認為否決Samsung提出的意見為依法判決(JMOL)。

再來就是一系列對於上訴之系爭專利的分析與討論,本次討論不涉獵技術討論部分。

'721案有興趣的議題學習,包括:

- The Objective Indicia of Non-Obviousness(非顯而易知的客觀指標)
為了避免後見之明,以及故意解讀先前技術的教示產生的不客觀意見,證明發明為非顯而易知的幾個輔助性因素(secondary considerations)或是客觀指標顯得重要,以下幾點就是Apple面對顯而易知性先前技術挑戰時的答辯方向,顯見他們頗有信心將這些因素連結到其產品的成功上。

然而,這些輔助性因素是如何連結到蘋果產品(或其成功)上,需要實質證據來支持這些事實。特別的是,在此案例中,聯席法官要排除所述額外證據「extra-record evidence」。

- Industry Praise(產業讚賞)
產業讚賞不容易證明,也不會有對手公開讚賞自己的競爭者,但是地方法院從對手(Samsung)的文件看出蘋果的「滑動解鎖(for iphone)」具有「產業讚賞」,因為證據顯示Samsung內部文件指出Samsung應修改手機而加入滑動解鎖的功能。

另有讚賞來自Steve Jobs第一次公開iPhone滑動解鎖時,當他的手在手機上一滑動,全場讚聲不斷。

事實上,地院所參考產業讚賞的證據都是針對iPhone這個產品,並不見得是針對'721滑動解鎖的發明,不過,Samsung上訴時並未爭論這些證據。

- Copying(仿冒)
是否Samsung手機仿冒iPhone?蘋果提出的證據如上述產業讚賞的證據,由於Samsung內部文件顯示不同部門在不同時間都表示iPhone的滑動解鎖比Samsung自己設計的方式都好,也都提到改良Samsung手機的方向就是修改其解鎖的機制要像iPhone一樣。這樣,就成為仿冒的實質證據。

- Commercial Success(商業成功)
(可參考部落格文章,商業上成功的答辯要件:http://enpan.blogspot.tw/2016/07/in-re-huai-hung-kao-fed-cir-2011.html
客觀證據都顯示iPhone在商業上確實成功,但是是否成功的因素可以連結到「滑動解鎖」等系爭專利所記載的發明,「商業成功」因素需要這個連結。

根據Apple提出的證據,「滑動解鎖」為iPhone行銷時重要的特徵,經過消費者調查,顯示如果iPhone沒有滑動解鎖的功能,會降低購買iPhone的意願,這樣就使得地方法院陪審團裁定如'721的發明驅動了iPhone的商業成功,兩者有連結。

- Long-Felt Need(長期以來的需求/long-felt but unresolved need)
(可參考:http://enpan.blogspot.tw/2013/11/long-felt-need.html
客觀證據要顯示蘋果專利解決了長久以來的需求,地院陪審團接受蘋果表示「滑動解鎖」發明的出現解決了手機放在口袋裡會被觸按而誤打電話的問題。並且,Samsung內部文件顯示Samsung曾經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卻是失敗。

雖然從先前技術可以看到一些滑動解鎖的技術,但是顯然法官認為蘋果的滑動解鎖雖僅是「小小的改良」,卻解決了長久以來的問題,使得判斷'721為非顯而易見。

編按:其實這個不容易,因為iPhone前應該不容易證明「長久以來的需求」,頂多是幾年吧!

對於「顯而易見性」的結論:
討論到顯而易見性的判斷,使用先前技術Plaisant&Neonode,採用KSR判例提供的審查原則,先前技術也是應用在觸控顯示器,但是相關解鎖方式雖也有滑動,或不夠「直覺」,綜合上述意見,CAFC聯席法官認為'721專利Claim 8非顯而易見。

7.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touch-sensitive display;
memory;
one or more processors; and
one or more modules stored in the memory and configured for execution by the one or more processors, the one or more modules including instructions:
to detect a contact with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at a first predefined location corresponding to an unlock image;
to continuously move the unlock image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in accordance with movement of the detected contact while continuous contact with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is maintained, wherein the unlock image is a graphical, interactive user-interface object with which a user interacts in order to unlock the device; and
to unlock the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if the unlock image is moved from the first predefined location on the touch screen to a predefined unlock region on the touch-sensitive display.
8. The device of claim 7, further comprising instructions to display visual cues to communicate a direction of movement of the unlock image required to unlock the device.

iPhone先前技術討論可見:http://enpan.blogspot.tw/2016/03/cafc.html

- Willfulness(蓄意)
這是Apple上訴議題之一,地院認為Samsung沒有蓄意侵權,CAFC聯席法院意見為發回重審,要求地院根據最高法院最近Halo案例作出的原則重審蓄意侵權議題。

HALO ELECTRONICS, INC. v. PULSE ELECTRONICS, INC., ET AL.可參考:http://enpan.blogspot.tw/2016/06/halo-v-pulse-june-13-2016-supreme-court.html


結論:
事實上,在CAFC聯席法官的意見是表示對地方法院對於實質證據的尊重,且不能用額外證據來重新評斷各種事實,很多證據問題應該都在地方法院階段解決。

CAFC聯席法官意見:地方法院對'647、'721與'172案的意見,包括同意CAFC意見與地院對於'959、'414、'239、'449等案的意見。對於蓄意侵權議題發回重審。

從以上案例可知,Apple在地院勝訴,雖進入CAFC敗得一塌糊塗,卻在請願聯席法官意見時反轉所有意見,幾乎回到地方法院的所有對Apple有利的意見。本案告訴我們,CAFC有時也是有點"濫權",使用"extra-record evidence"作出不同於前級法院的意見。

本案例告訴我們:上訴法院不能依據非上訴議題與證據以外的額外證據解釋專利範圍中一般用語的意義,以及瞭解被告侵權物的運作;上訴法院不能否決非上訴議題的事實調查結果(尊重地院的職權);當上訴提出有實質證據時,上訴法院應重審地院的事實調查結果。

判決文:
http://www.cafc.uscourts.gov/sites/default/files/opinions-orders/15-1171.Opinion.9-30-2016.1.PDF
(備份:https://app.box.com/s/dkqv4m9tlxyt7jlwy4n67pohhufog8hy

資料參考:
http://patentlyo.com/patent/2016/10/consider-construction-evidence.html

Ro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