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公開一份印度與歐洲對資通技術的創新與改革報告。
這份報告有關印歐會議於2014年11月7日討論資訊與通訊相關專利的狀態(Indo-European conference on ICT-related patents)。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PO與印度,顯然是考量印度在資訊與通訊方面的能力(包括廣大的市場)將會對未來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但是在這兩個區域的資通領域的公司卻又少於在專利方面進行佈局,可能影像競爭力。從一些數據顯示,各國、各大廠卻對印度的專利佈局不手軟,這份報告對資通有關的公司來說可以參考。
報告中提到,雖然印度是個資訊大國,卻礙於多數國家專利法對於軟體專利並不友善,所以限制了相關企業對軟體技術方面的專利佈局。
比如在歐洲,軟體本身(as such)並不能取得專利,如數學演算、商業方法等,如果軟硬體的結合不能產生超過原本進一步的技術效果,不得專利。不過,這句話就是「軟體專利」的解決方案,也就是如果軟體產生超過原本軟硬體結合的技術效果,為可專利。
比較嚴格地,在印度,電腦程式本身(per se)不具可專利性,數學演算與商業方法皆不能取得專利。因此,此會議中認為,如果印度軟體專利有與歐洲差不多的看法,則可以解決大部分軟體技術的問題。
顯然,對於歐洲(或是印度),使得發明為超過軟體程式本身而具有技術特徵的專利,這是個重要課題。
報告除了檢討印度政府組織(有關專利審查)、法條鬆綁、企業佈局、困難、專利局差異外,也討論各國(主要是印度)專利狀態,如下圖,在申請案的統計中,美國最多,接著是日本、歐洲,印度一年僅4萬多件,不僅如此,印度的專利審查人力缺乏,每個審查委員的負擔也是最重。美國雖件數最多,但是每人負擔顯然相對少很多。
即便如此,印度仍吸引了很多國家與公司進入,主要理由是這個市場是兵家必爭之地, 如下表,美國申請人每年貢獻一萬件,其次是日本,再是歐洲各國。
以申請人來看,高通第一名,接著是飛利浦、愛立信等。日本、歐洲各大企業積極對印度仍是積極佈局
此表中統計數據顯示貢獻印度資通產業收益的公司規模與百分比,顯然大部分是較大公司才有貢獻。
最後,EPO與印度官員簽署合作備忘錄,強化雙邊合作、專利審查互助機制、歐亞的專利資料庫存取計畫等。
後語:
市場雖然很大,但印度產業競爭力(如此例資通產業)一定是被其政府效能所絆住,所以每個國家的專利審查的人力、效率都會影響國家競爭力。
經過這一年的爭議與討論,軟體專利可專利性已經凸顯,如歐洲對軟體專利的態度(http://enpan.blogspot.tw/2014/10/blog-post.html);如果證明軟體有技術性,也是可專利的方向,比如:http://enpan.blogspot.tw/2015/02/blog-post_17.html;比如認為網頁技術是技術特徵的看法(如:http://enpan.blogspot.tw/2014/12/ddr-holdings-v-hotelscom-fed-2014.html)。
其他參考:
(印度專利)http://enpan.blogspot.tw/2013/11/blog-post.html
(歐洲軟體專利案例)http://enpan.blogspot.tw/2010/06/blog-post_22.html
資料來源:
http://www.epo.org/learning-events/events/conferences/2014/indo-european.html
R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