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Commil最高法院成為誘使侵權判斷的判例 - Medtronic v. NuVasive (Supreme Court)

Commil最高法院判例成為誘使侵權判斷的標準 - Medtronic v. NuVasive (Supreme Court),從最高法院的態度來看,"同意退回重審"誘使侵權成立的決定,理由只是要求下級法院參照較早Commil案決定重審,也就是判斷誘使侵權時,應考量:被告是否已知系爭專利的存在、引誘行為是否真的造成侵權事實(仍要看最終產品是否侵權,這應該是最重要的),以及不能單方面認知專利無效就可規避誘使侵權的決定等。

本篇議題涉及以下案件:

引誘侵權討論,以及美國最高法院第一次用Patent Troll形容專利權人(http://enpan.blogspot.tw/2015/06/patent-troll.html
(這篇文章的名稱是受到我參考國外報導的影響,而此案"Commil USA, LLC, v. Cisco Systems, Inc. (Supreme Court, No. 13-896, 2015)"議題重點在於「是否相信專利無效可以作為迴避誘使侵權的條件?」)

Commil案繼續在之後第二次CAFC審理:
Commil v. Cisco (CAFC 2015) 爭議告一段落:侵權不成立(http://enpan.blogspot.tw/2015/12/commil-v-cisco-cafc-2015.html

根據上述Commil USA, LLC, v. Cisco Systems, Inc. (Supreme Court, No. 13-896)最高法院的判決,這形成「誘使侵權」的判斷依據:
  1. 對於「引誘侵權的責任」,如果被告已知該專利的存在,引誘侵權成立,無關於被告的心意(mental state);引誘侵權(induced infringement)與輔助侵權(contributory infringement)成立的要件都是「已知專利存在」,不是認為專利無效就可以排除;
  2. 「引誘侵權」成立的條件之一是知道相關被引誘行為會造成專利侵權的結果,此案中,Cisco顯然知道相關侵權行為;更者,即便不知道,Cisco也應有義務知道此造成引誘或輔助侵權的行為;
  3. 「引誘侵權」與「專利有效性」為兩個分別議題,有不同的法律,專利無效的認知無法排除引誘侵權的事實。當然,一旦專利被判無效,侵權議題也自然消失,這要先要走在「專利有效推定」的原則上,另提無效程序;另,當被告面對侵權訴訟時,可應用法院審理中的簡易判決來主張專利無效,這很有效率(本案例Cisco提出無效再審,不過專利權仍有效);
  4. 地方法院判斷賠償金時,有權與責任確認是否侵權訴訟為一些公司使用專利權獲利的手段,這是最高法院的提醒。
於是,Commil案將影響其他侵權訴訟的決定,例如本篇討論的Medtronic v. NuVasive

案件資訊:
系爭專利:
US6,945,933、US5,860,973、US7,470,236

'933:

'973:

'236:

被告疑似侵權物:
http://www.medtronicbrasil.com.br/wcm/groups/mdtcom_sg/@mdt/@spinal/documents/documents/nim_eclipse_reimburse_guide.pdf

緣起,專利訴訟經CAFC判決"誘使"侵權成立後,侵權被告Medtronic上訴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認為,原告應提出證明「被告誘使侵權者」知道自己會造成侵權(誘使侵權)的證據,並要求原告NuVasive回應這個問題,NuVasive回應:原告已經在訴訟前告知被告有先前專利與侵權的疑慮,而被告仍讓外科手術繼續運作侵權產品,產生故意且誘使侵權的行為,讓地方法院陪審團判決被告擔負誘使侵權的責任。(可參考:http://patentlyo.com/patent/2015/12/petition-medtronic-nuvasive.html

這是Medtronic請願書:
(資訊來源:patently-o)

最高法院退回CAFC:
對於侵權被告Medtronic要求最高法院能夠依據Commil案同意上訴、撤銷CAFC決定以及退回重審(GVR)的請求,本案被最高法院"退回"CAFC,要求CAFC重新依據上述Commil案的決定審理Medtronic v. NuVasive案。(可參考:http://patentlyo.com/patent/2016/01/supreme-reconsider-medtronic.html

最高法院要求下級法院要弄清楚:雖然被告知道有系爭專利的存在,但是專利權人並未證明被告是否知道外科手術使用「NIM-Eclipse medical device」有侵害系爭專利,反之,被告主張在解讀專利範圍時合理相信使用NIM-Eclipse裝置沒有侵權的問題。

雖沒有任何判決,但是這個GVR決定已經確立Commil最高法院判例成為誘使侵權判斷的標準:相信專利無效不能成為迴避誘使侵權的答辯。




以上資訊是根據patently-o的報導追蹤得到,再以自己的瞭解表示出來,如果有任何疑慮,還請幫忙校正,歡迎討論。

Ron

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

Adidas告Skechers侵害「trade dress」

繼報導Nike提告Skechers侵害設計專利,更早以前,Adidas已有動作,但是Adidas並未有這雙球鞋的設計專利(至少USPTO找不到),不過就1970年代已經成名的「Stan Smith」經典球鞋來說,可能不用設計專利就可以告到仿冒者,這回兩雙鞋子就蠻像的。

Nike v. Skechers(品牌運動鞋之爭 - 設計專利侵權討論:http://enpan.blogspot.tw/2016/01/blog-post_24.html

Adidas「Stan Smith」 v. Skechers「Onix」
(影像來源:訴訟文、Scribd)

案件資訊:

原告:Adidas America, Inc., adidas AG, and adidas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B.V.
被告:Skechers USA, Inc.

系爭Trade Dress就是整體產品的「非功能性的特徵的商標,包括物品與服務,特別是產品的包裝顏色、設計」,可參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Trade_dress

"跟Trademark不同的是,Trade dress是泛指一個產品的外觀,包括產品的包裝,也可說是保護一個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或對產品認同的信心,防止消費者因為「辨識」混淆而產生錯買的事情。"

狀告Skechers,甚至提出Skechers網頁上都可以找到Stan Smith與Nike originals等內容作為佐證(現在已經撤下了),提出訴訟目的:
(a) 禁止被告行銷或銷售有混淆特徵的產品;
(b) 損害賠償;
(c) 償還侵權產品的獲利;
(d) 繳付賠償、律師與訴訟費用。
"Among other relief, adidas asks this Court to: (a)  preliminarily and permanently enjoin Skechers from marketing or selling footwear using or  bearing confusingly similar imitations of the adidas Marks; (b) award adidas monetary damages and to treble that award; (c) require Skechers to disgorge all of its profits from its sales of the Infringing Footwear; and (d) award adidas punitive damages, attorneys’ fees, and costs".

Adidas對於這雙鞋的描述有:採用表面平滑白色皮革的經典網球鞋輪廓、三條Adidas有洞條紋商標,再是有色鞋跟貼布,常是綠色,具有白色膠底。
"Classic tennis-shoe profile with a sleek white leather upper, three rows of perforations in the pattern of the well-known Three-Stripe trademark, a defined stitching across the sides of each shoe enclosing the perforations, a raised mustache-shaped colored heel patch, which often is green, and a flat tonal white rubber outsole (the “STAN SMITH Trade Dress”)"

從Skechers被告產品「Onix」來看,除了企圖想要排除三條平行線Adidas商標以外,其餘樣式、鞋跟標籤都是十分接近,確實有混淆的問題(個人看法)。其實在Skechers.com已經找不到這雙鞋「Onix」,僅能從一些網路商店找到:

Skechers.com已經找不到:

例如:http://www.dsw.com/shoe/skechers+onix+sneaker+-+womens?prodId=337843


Adidas的訴訟策略就是盡其所能地讓法院知道「Stan Smith」的知名程度,除了Adidas自己擁有完整的運動鞋歷史,眾多商標權,並表示「Stan Smith」於1970年開發,名稱源自世界第一的網球員名字「Stan Smith」,並有許多名人穿過、代言等,與其他名牌搭配,並且銷售近4000萬雙等資訊。

Adidas的商標舉例:

更有力的是,Skechers並非第一次這樣「迴避設計」,過去已經幾次被Adidas提告撤掉一些「兩條、四條」條紋的球鞋,列舉訴訟文中案例:




Adidas提出兩者產品的比對結果:


訴訟中各種舉證就是要證明,Skechers的仿冒行為已經影響了Adidas的品牌特色、產品銷售、商業利潤,進而削弱了品牌價值,這可稱:Trade Dress Dilution


基於眾多證據,Adidas提告,認為Skechers惡意侵權、欺騙、不公平競爭、並稀釋Adidas的產品價值

my two cents:
關於Adidas使用Trade Dress對抗疑似仿冒的案例不只這件,這裡有個報導也是針對「Stan Smith」:
http://www.thefashionlaw.com/archive/alexander-mcqueen-is-also-channeling-adidas-stan-smiths

設計專利需要有一個整體設計是否混淆消費者的印象來判斷,Trade Dress也是,但就表達方式有所不同,Trade Dress比較接近「商標」,設計上具有外觀商標的效果,特別是Adidas的三條斜紋的樣式,知名商標(特別是某成名的產品線)給予消費者的印象強過設計專利給的欺騙與混淆,看來,產品製造商可以參考美國的Trade Dress登記或主張。

參考報導:
http://enpan.blogspot.tw/2012/08/trade-dress.html
http://enpan.blogspot.tw/2013/11/trade-dress.html

訴訟文:
https://zh.scribd.com/doc/281250767/adidas-v-Skechers-Stan-Smith-shoe-trade-dress-complaint-pdf


新聞來源: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adidas-is-suing-skechers-for-allegedly-ripping-off-the-stan-smith-2015-9

資料參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didas_Stan_Smith

Ron

2016年1月28日 星期四

只是美學效果缺乏進步性 - 歐洲訴願T 0050/07討論

如果相較於先前技術差異僅剩下「美學效果」,缺乏進步性,並不是沒有可專利性,我覺得是這件案例給的最好註解。

案件資訊:
案件編號:T 0050/07 - 3.4.03
申請號:00986288.9
歐洲公開號:1249014
申請人:Apple Inc.
涉及法條:EPC Art. 52(2), 52(3), 56 (http://enpan.blogspot.tw/2009/05/article-52.html
引用前案:US 6002402 (D2)

系爭案(對應美案已核准:US6396520)涉及視窗狀態改變時使用者介面的轉換,比如以下圖示,將視窗"最小化"會有一個逐漸縮小的轉換畫面。

請求項1反映出這個動作:電腦螢幕上有個視窗,在開啟與最小化之間的步驟有,取得視窗開啟位置資訊、取得視窗縮小的位置資訊、定義出連接這兩個視窗狀態的一組曲線,以及根據以上位置連續顯示視窗變化。

提出訴願時,申請人可以提出幾種修正方案
Claim 1第一方案:
"A method of transitioning a window (200; 300; 400; 500) on a computer screen between an open state and a minimized state, comprising the steps of:
obtain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first window position (210) in the open state;
obtain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econd window position (220) in the minimized state;
defining a set of curves (230, 240; 330, 340; 415,420), wherein said curves (230, 240; 330, 340; 415, 420) connect two selected points that relate to a dimension of said window in its first position (210) to corresponding points of said window in its second position (220); and
displaying said window (200; 300; 400; 500) at successive positions within said curves (230, 240; 330, 340; 415, 420) from said first position to said second position while scaling said dimension of the window to fit within said curves (230, 240; 330, 340; 415, 420) in a manner so as to give the appearance of sliding."

第二方案加入"連續變化縮放"的描述:
"...while continuously scaling said dimension of the window to fit within said curves...".

第三方案將縮放的步驟描述出來:
"the scaling comprising:
determining the scaled length of each scan line as defined by a corresponding distance between said curves (230, 240; 330, 340) as the scan lines are shifted (625; 710) along a path in the direction from said first window position (210) to said second window position (220), and to scale (625; 710) the scan lines to fit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distance between the curves (230, 240; 330, 340) in transitioning from said first window position (210) to said second window position (220)"

本案自EPO審查不具進步性以後提出訴願。

訴願人主張,雖然請求項範圍是一個美學方案("aesthetical aspects"),但是用技術實現出來,改善了使用者操作的視覺效果,具有技術特徵,引證前案也沒有這個視窗的轉換變化。

訴願決定中,認為引證前案(D2)並未揭露系爭案所定義的該組曲線,具有新穎性。
D2:US 6002402

在討論進步性時,即討論其中技術問題,因為系爭案關於一種操作視窗產生的美感,其中是以技術手段實現而得到這個視覺美感,應該不是EPC 52(2)所排除可專利性的「美學創作」

然而,相較於先前技術(D2),D2也是解決畫面的變化,但是兩者有差異(因此有新穎性),不過,差異被認為只剩下美學效果,也就是,美學效果的特徵缺少技術特徵,並無助於專利進步性

結論:
實現這個美學效果的技術(軟體程式)僅是資料處理與驅動,為相關技術人員顯而易知的技術,不具進步性。
"Hence, the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as claimed is merely limited to such implied data processing and driving, 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a straightforward, if not the only solution for obtaining this specified aesthetic effect on the computer screen, and would be obvious to a skilled person in the field of computer graphics and in particular of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Accordingly, the subject-matter of claim 1 of the main request lacks an inventive step (Article 56 EPC 1973)."

訴願駁回。

歐洲訴願資料:
http://www.epo.org/law-practice/case-law-appeals/recent/t070050eu1.html
(訴願決定備份:https://app.box.com/s/2pzfb2z5jejtdjzbnxzxe2py66tdf3zb

Ron

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科威特專利 - 用專利學地理

科威特(Kuwait) - 用專利學地理

科威特國(阿拉伯語:دولة الكويت‎,英語:The State of Kuwait)位於阿拉伯海西側阿拉伯半島上,在中東這個地方,環繞的都是新聞性十足的國家,伊朗、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等的,主要經濟來自石油。

顯然其專利商標制度是服務外國人的,不論是申請、獲准的數據(WIPO)都是外國人為主。

專利申請逐年上升:
專利技術類別,可能是案件不夠,看不出個趨勢:
專利獲准:
商標申請:
商標登記:

專利法在1962年制定,由其商標與工業局管轄,為WTO、WIPO會員,相關規定也是依循重要的巴黎公約、TRIPS等,專利資訊可以參考:
http://nipc-gulf.blogspot.tw/2011/07/intellectual-property-law-in-kuwair.html

商標的規定修法:

2015年公佈施行的實施準則中,有些重要改變:「商標」優先權日為申請日後3個月;商標申請後90日內審查完畢;OA回應期限為60天;商標不准時可以透過上訴委員會提出訴願,期限是通知駁回後60日內提出訴願;訴願不准仍應於60日內提出上訴;公告費應於商標獲准後30日內繳付;可於公告後60日內提異議(opposition);異議提出後,通知申請人,申請人應於60日內回應;最後註冊費(無異議或異議不成立)應於通知後30日內繳付;商標註冊後仍可以修正;一年一次繳付年費,6個月寬限期;商標權可以質押;提供商標授權備案;提供聯合商標(collective marks);提供品質標章註冊;提供聲音商標註冊;提供味道商標;

資料參考:WIPO, Wikipedia,NJQ & Associates
Ron

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品牌運動鞋之爭 - 設計專利侵權討論

這個品牌家裡也有,搭著路跑、輕鬆走的風潮竄起的品牌:Skechers,鞋子的樣式確實很有看頭,卻也惹到了運動品牌大廠,至少有這次的提告的Nike,前次是Adidas。這回主角看來是「Nike Flyknit」,宣稱相關設計專利被仿冒了。

Adidas v. Skechers (http://enpan.blogspot.tw/2016/01/adidasskecherstrade-dress.html) updated on Jan. 29, 2016

Nike Inc. v. Skechers USA Inc.
案件資訊:
提訴時間:1/4/2016
原告:Nike Inc.
被告:Skechers USA Inc.
法院:DISTRICT OF OREGON PORTLAND DIVISION
系爭專利:
D696,853; D700,423; and D707,032, each titled “Shoe Upper,”
D723,772; D723,781; D723,783; D725,356; and D725,359, each titled “Shoe Sole
被告侵權物:
Skechers’ Burst, Women’s Flex Appeal, Men’s Flex Advantage, Girl’s Skech Appeal, and Boy’s Flex Advantage shoes

Skechers.com


被告Skechers系列:Burst


被告的Skechers系列:Flex Advantage


宣稱被仿冒的Nike Flyknit:


Nike主張Skechers侵犯8件設計專利,如下:
D696,853




D700,423

D707,032

D723,772

D723,781

D723,783

D725,356

D725,359


表列(截自訴狀):


從設計專利來看,多是部分設計,就看一些小細節,對此,應該仍會考量整體視覺上是否有混淆,就現行設計專利侵權判斷的原則,大約就是:

  1. 討論何謂設計的新穎特徵(比對先前技術)。
  2. 以一般觀察者的眼光判斷被告產品外觀是否涵蓋設計之整體視覺(包括功能性與裝飾性特徵)中的新穎特徵,會不會混淆(或被欺騙)算是一個主流判斷基準。

判斷上,訴狀中已經有很好的整理(僅列出一些):
'853 v. Burst系列:


'423 v. Burst系列:


'772 v. Flex系列:


'781 v. Flex系列:


'359 v. Flex系列:


就我短淺的眼光看來,有像,有不像的,這自然還應考量當中專利的新穎特徵,還有,原告自然會將對自己有利的畫面呈現出來,但設計專利是由不只兩張圖面作為主張範圍,如果我自己,就有可能有別種視覺差異了。舉個範例(產品圖示截自skechers.com):

Nike '772設計專利的後鞋跟:


Skechers的Men's Flex Advantage的後鞋跟:


判斷一:鞋後跟蠻像的。

但專利不只是鞋後跟,還有側面,'772的側面:


Flex Advantage的側面:


判斷二:側面曲線類似,但整體不像。

鞋底整體立體面比對,'772的立體圖:


Flex Advantage的立體圖:


判斷三:立體圖看來曲線類似,但是鞋頭與鞋底的凹槽細節不同。

'772的鞋頭正面:


Flex Advantage的正面:
(skechers.com沒有正面圖,本圖片來源:ebay.com)

判斷四:正面差異頗大。

'772的俯視圖:


Flex Advantage的俯視圖:

鞋底為白色,不容易看,用另一雙:


判斷五:以俯視看到的鞋底齒狀結構,兩者頗相像。

就我的判斷是,雖然有幾個角度十分相像,有構成侵權的可能,但是如果設計專利是所有圖說的整體,那就有不侵權的可能。

另外來看一下'781鞋底的圖案,這個有趣,也是部分設計,其中似乎有個大小框的刻痕。

其中主張部分為:


Flex Advantage的鞋底花紋:


判斷六:鞋底花紋差異不小,視覺上應該沒有混淆的問題,。

講得很模糊,這也是避免給各位誤導,以上只是我的看法。

Nike提的訴狀:


my two cents:
Skechers面對的問題,也是一些企業(產品)想要進入美國市場的門檻,熬過這些阻力後,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對於主要產品線的專利佈局,特別是設計專利,可以學習Nike, Apple等的,都有不少收穫。

運動鞋,品牌的價值十分鮮明,我感覺,甚至比手機還有品牌意識,買什麼鞋,那個mark比樣子還重要,當然,隨著科技的應用,鞋子也逐漸有科技感,但鞋子的品牌還是整個設計外觀所支撐,至少目前為止,多數人買鞋看鞋還是看牌子,功能性其次,且每個鞋廠各有擅長與客層。

不過,當名牌價值過高(我覺得Nike太貴),價格成為一般消費者的購買重要參考,這時給了小廠機會,這個提告,絕對不是因為Nike覺得品牌形象被影響,因為我覺得消費者應該不是因為外觀混淆才買次品牌的,是價格,所以...這種訴訟就當是"雙方的"廣告好了。

本案應會追蹤下去,看看運動鞋的細節特徵設計專利的判斷標準。

其他補充:
設計專利侵權判斷標準討論:
http://enpan.blogspot.tw/2016/01/1871-gorham-v-white-supreme-court-1871.html

新聞來源:
http://www.bizjournals.com/portland/blog/threads_and_laces/2016/01/nike-sues-skechers-for-infringing-on-eight-of-its.html?ana=twt
http://www.complex.com/sneakers/2016/01/nike-suing-sketchers-patent-infringement

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