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7日 星期一

以說明書結構描述解釋功能用語是否過於限縮的討論 - ProFoot v. Merck & Co. (Fed. Cir. 2016)

法官用說明書結構描述解釋功能手段用語,另有理由是,發明人/申請人在專利答辯時也沒有答覆與相似前案的結構差異 - ProFoot v. Merck & Co. (Fed. Cir. 2016)

比較主流的作法是以請求項專利範圍描述為主,若涉及如"unit, module, means"等用語的描述,都會先認定為功能手段用語,之後再要求發明人論述這是具有結構、動作或化學成份描述的功能用語,還是符合112(f)參照說明書內容解釋的means plus function用語。

案件資訊:
專利權人/原告/上訴人:PROFOOT, INC.
被告/被上訴人:MERCK & CO., INC.
系爭專利:US6,845,568

本案緣起原告Profoot於2014年對Merck提出告訴,Illinois地方法院於2015年裁決侵權不成立,在其中解釋專利範圍時,認為請求項範圍中用於置放腳而使得放鬆的"neutralizer"(如下圖)具有外殼、角度器與置放腳的支撐結構,被告產品並未落入專利範圍。

系爭專利在2014年轉讓給原告PROFOOT, INC.,技術關於一種如滑雪器的運動器材中放腳的結構,可將腳置入放鬆的位置,但是達到所述鬆弛的位置是提供一個抵銷力量的"neutralizer",以此判斷要將足踝置入結構中一個抵銷/平衡位置(neutral position),使用此neutralizer時需要使用者判斷足踝肌腱是否達到鬆弛的狀態。以下圖1與2提供不同的實施方式。


Claim 1:
1. A method of fitting an individual with right and left foot inserts which place the ankles of the individual in a neutral position comprising the steps of:
for creating a right foot insert, having the individual place the right foot on a neutralizer while elevating the left foot off of the neutralizer;
using the neutralizer to determine the angle necessary to place the right ankle in a neutral position;
providing an insert having an angle which represents the neutral state for the right ankle;
for creating a left foot insert, having the individual place the left foot on a neutralizer while elevating the right foot off of the neutralizer;
using the neutralizer to determine the angle necessary to place the left ankle in a neutral position; and
providing an insert having an angle which represents the neutral state for the left ankle.
請求項1主要結構元件為neutralizer,方法就是描述如何將腳放到可以平衡的位置,達到肌肉鬆弛的狀態。

專利權人提出上訴。

CAFC階段:
專利權人緊咬地院對於請求項中"neutralizer"與"neutral position"的解釋有誤,因為系爭專利請求項並未描述"neutralizer"的構成元件,認為僅根據說明書結構描述來解釋"neutralizer"("a housing, a protractor, and an angularly adjustable plate capable of supporting the foot")過於限縮。CAFC法官重新解釋"neutralizer"

除了發明人自行定義外,請求項中技術元件範圍解釋一般以一般技術人員給予通常的意義,解釋時更需參考說明書描述,然而,雖然說明書不是解釋專利範圍唯一的來源,卻是在有爭議時最重要的參考

本案例中,系爭專利專利範圍的描述提到"neutralizer",但沒有實質的結構描述,其餘是功能描述,顯然發明人/申請人/律師/專利工程師在撰寫本案專利範圍時,想到的是不想用說明書(或發明當時已知技術)來過多限縮專利範圍可以涵蓋的範圍,但是不可迴避的是,當判斷侵權議題時,必要有比對的對象,就會想到說明書中給予請求項的"指示",特別是這類以功能手段來描述的專利範圍

例如,本案系爭專利請求項中"neutralizer"的功能是讓運動者將腳放到一個位置後調整角度,使得達到一個肌肉鬆弛的目的,結果,"neutralizer"就需要放腳的支撐結構以及量角度的角度器(protractor),於是說明書就給予系爭專利請求項一個答案,成為解釋專利範圍的依據

當說明書"十分合理地"實現該發明時,不可避免地,說明書就成為解釋請求項中功能手段用語的依據。


CAFC法官同意地方法院解釋專利範圍,即便參酌了系爭專利審查歷史(e.g. 本案與引證前案的結構描述類似,發明人並沒有主張與前案的結構差異),也是支持地方法院對於專利範圍的解釋;並同意侵權不成立決定。


本案多次引用的案例:
合理解釋專利範圍的案例 - Phillips v. AWH Corp. (Fed. Cir. 2005)
http://enpan.blogspot.tw/2015/05/phillips-v-awh-corp-fed-cir-2005.html

其他參考:
老問題,如何解釋專利範圍?
http://enpan.blogspot.tw/2013/04/blog-post_17.html

my two cents:
根據本案結論,法官會以說明書"結構特徵"解釋專利範圍的重要元件(本案僅"neutralizer"這個元件)。

直接以說明書解釋專利範圍的決定,除了說明書前後文的實施描述外,另有理由是,發明人/申請人在專利答辯時也沒有答覆與相似前案的結構差異,默認了請求項"neutralizer"結構就如說明書所述的結構。(updated on Nov. 7, 2016)

當然,說明書多說幾個實施例對解釋專利範圍是十分有幫助的(本案例系爭專利雖提出不同實施例,但仍不斷地重複"neutralizer"中相同的幾個元件)。

本案例雖是老問題,卻也提醒我們,除了請求項本身的重要性以外,"說明書撰寫"是撰寫專利說明書最重要的另外一環,特別是在各方對專利範圍有意見時,說明書怎麼說成為最重要的參考,也不讓發明人過於發展專利範圍到沒有邊界的情況。

判決文:http://www.cafc.uscourts.gov/sites/default/files/opinions-orders/16-1216.Opinion.10-24-2016.1.PDF
(備份:https://app.box.com/s/ng8ezer9y0tw5rlb9em51w6hzrnp0ke5

Ro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