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戴姆勒對亞馬遜提出商標侵權告訴 - Daimler AG v. Amazon.com

這是一個在加州中央區地方法院大公司對決的商標侵權訴訟,Daimler(賓士車製造商)宣稱Amazon.com同謀販售偽照Mercedes-Benz的零件,且引述Amazon.com為高效率侵權的商業模式。這自然是因為上架Amazon.com的零售商的問題,只是Amazon.com目標大,自然成為主要被告。(編按:報導這類訴訟只是有興趣,想看看商標訴狀的內容,但不代表侵權一定成立,或是被告就是仿冒者等的結論)

案件資訊:


被告商品是使用了Mercedes-Benz商標的偽造輪圈中央的蓋子。提告的證據就在Amazon.com購買,製造商是Otis Inc. LA,被告仿冒商品既不是經過授權的商品,也不是Daimler製造的。現在在Otis網站上還看得到型錄,不過按下去就沒有了:http://otisincla.com/product-category/center-caps/mercedes-center-caps/

訴狀截下的Amazon.com畫面(Amazon.com已經找不到如訴狀的產品,但有很像的,應該是一旦成為被告,商品就被下架,或是改名重新上架):



Mercedes-Benz的幾個商標:


原告在訴狀中做了真偽的比較,看來"疑似"偽造品的底面為鉻金屬:


在訴狀中,為了要加強被告的「犯罪情節重大的印象」,原告強調Amazon.com的營業額,以及高效率販售仿冒品的行為,利用強調被告的知名度來強化可能的「犯罪事實」,並引用過去案例,如Chanel, Johnson & Johnson等公司過去與Amazon.com的"過節",都讓Amazon.com下架侵權產品。

甚至還搬出Amazon.com網站上公告的「反仿冒」宣言,處處要強化這個網路巨擘的侵權行為。


提告的理由,多數是因為仿冒品影響了正品的銷售、不公平競爭,以及仿冒品往往品質較差,且會削弱正品商標的名聲。

本案就等等看結果了,和解的可能性不小,畢竟Amazon.com並非製造商,只是因為販售行為被告,而且,常常的處理方式就是"推給廠商"、下架商品(即便沒有判決確認),將傷害減到最小。再來就是和解了。

my two cents:
這件有個啟示,「商標」在商場競爭上頗有優勢,對付「仿冒品」,比專利還好用。

資料參考:
http://www.ipwatchdog.com/2017/11/15/daimler-trademark-lawsuit-amazon-infringement-counterfeits/id=90101/

Ro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