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美國政府計畫關閉

這是個罕見的事件,這裡只是記錄一下,如果到9/30午夜前還沒解決,美國政府會象徵性地關閉一些部門,過去曾於1996年柯林頓時期也關閉過。

如果2013年10月1日美國政府關閉,美國專利局可能因為相關他國人民利益的部門會繼續收件,即便美國政府因為沒有錢而關閉,專利局可以用儲備金運作至少幾個星期。到時財政問題還沒解決,USPTO還是會關閉。

除了有些部門會保留一些運作人員之外,其他可能會在美國政府關閉時繼續運作(或運作多幾天)的部門有:NASA、簽證部門、聯邦法院、國防

關閉計畫可參考報導:
http://money.cnn.com/2013/09/27/news/economy/shutdown-plans/index.html

Ron

美國設計專利與發明專利的轉換

改請
美國專利實務上"不"可以將「設計專利」轉換(convert)為「發明專利」,或是將「發明專利」轉換為「設計專利」,因為原本申請案的揭露形式不一而產生違反112揭露的問題。

情況一:
設計專利獲准後,如果要以reissue程序進行轉換,因為設計專利僅以圖示表示權利範圍,因此在reissue不得補入新事物的前提下,不能由設計專利轉換為發明專利
可參考MPEP 1457(Design Reissue Applications and Patents)

情況二:
審查實務中允許由發明專利中分割產生設計專利,但母案不得為臨時申請案(設計專利不得主張臨時申請案的優先權),限制當然是母案發明專利應已經揭露完整設計專利必需的圖面內容
A design application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a division of a utility application (but not of a provisional application), and is entitled to the filing date thereof if the drawings of the earlier filed utility application show the same article as that in the design application sufficiently to comply with 35 U.S.C. 112, first paragraph.
可參考MPEP 201.06(Divisional Application)


補充:
在中華民國專利法中,在原母案審定或處分前(核准)或審定或處分送達後2個月內(發明或設計)或三十日內(新型),可以發明或設計改請新型、新型改請發明。
第一百零八條 申請發明或設計專利後改請新型專利者,或申請新型專利後改請發明專利者,以原申請案之申請日為改請案之申請日。

Ron

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Control-Alt-Delete"

 
(圖案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Three-finger_salute.svg)

Bill Gates在最近的訪談提到他討厭"Control-Alt-Delete"作為登入Windows的作法,認為是個錯誤,是IBM逼他這樣做的(IBM設計的鍵盤)!理由是原本這樣的動作是可以用簡單的一個按鍵達成,不過因為大家不接受鍵盤再加一個按鍵的方式,或是有這樣的鍵盤,卻沒有普及,因此Windows直到現在的Win8都還保留這個"Control-Alt-Delete"回到登入畫面或是選擇啟動工作管理員的功能,透過這個複合鍵可以避免別的按鍵的干擾。

原本在IBM工作的David Bradley提到這個"發明",結果微軟讓這個複合鍵"Control-Alt-Delete"變得普及。在早期DOS或是舊一點的IBM相容電腦作業系統是用來"重開"電腦,還記得當年的電腦程式當掉時,這個"Control-Alt-Delete"成為最佳"軟開機(soft reboot)"的方式,似乎可以避免"直接按壓電源"的損毀機率。這本來也並非設計給一般使用者,而是方便程式設計師需要隨時重開機的用處而已。

http://www.articlediary.com/article/ctrl-alt-del-nice-information-156.html


既然鍵盤難以重新設計,微軟仍持續應用"Control-Alt-Delete"等的複合鍵的功能,因為複合鍵比較不容易與各單鍵的功能衝突。
US8,190,783為微軟於2012年獲得的美國專利,揭露一種在特定程序(session)中分派輸入裝置的技術,所提出的架構可以將輸入訊號引導至所指定的程序中,透過此技術,當輸入保留的按鍵序列(key sequence),如Ctrl-Alt-Del將可指向特定用途,此架構也可過濾掉並不需要的裝置的輸入指令。

這裡的session可以解釋為電腦系統為了特定用途所建立的服務通道,因此此案的技術是可以設定特定按鍵組合使之適合該服務中。比如一台電腦登入另一台電腦,兩者之間會建立一個session,而所設定由特定裝置產生的按鍵組合則在此session有其特殊用途;如一台電腦中啟動一個軟體,而操作此軟體的程序也為一個session,也可設定一個裝置中的按鍵組合服務這個session的工作。期間,如果在特定sessoin中操作為未被指定的裝置的輸入指令將會被排除,沒有作用。

新聞(新聞後半段還提到微軟的其他"後悔"):
http://www.theverge.com/2013/9/26/4772680/bill-gates-admits-ctrl-alt-del-was-a-mistake
Wikipedia介紹: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ntrol-Alt-Delete

Ron

英國專利的單一性筆記

英國專利的「單一性」筆記

專利要求單一性(unity of invention)表示一份說明書僅揭露一種或是僅界定一個發明,實務上就是權利範圍各項之間應有一致的發明概念,或可說有一致具有發明貢獻(具有新穎性與進步性的特徵)的技術特徵。

摘自英國專利審查實務第14章: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ct regarding unity of invention are met if the claims relate to a group of inventions which are so linked as to form a single inventive concept."

在判斷多個權利項之間是否具有單一性,在英國專利實務上仍是會參考這些權利範圍的共同技術特徵是否具有新穎性與進步性。
"One criterion which would be suitable for some sets of claims would b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common subject-matter of the claims is novel and involves an inventive step."

判斷各項間的共同技術特徵是否有新穎性與進步性自然是根據檢索而來,包括透過檢索到的前案來判斷,不過在英國專利實務中,如果情況很清楚,審查委員仍可以依職權直接判斷不符單一性的問題。
"The lack of novelty or the obviousness of the common subject-matter may be established by citing documentary evidence, but this is not necessary, at least in the first instance, if the common matter is clearly known or obvious."

事實上,英國專利實務判斷單一性的標準也如多數國家以各項之間是否具有特別技術特徵(STF)而定,也就是共同技術特徵是否為具有發明貢獻的技術。
"Inventions should be treated as being linked so as to form a single inventive concept where there exists between the inventions a technical relationship which involves the same or corresponding “special technical features”, i.e. features which define a contribution which each of the claimed inventions, when considered as a whole, makes over the prior art."

若要在權利範圍中包括多種不同類別的標的,應要符合以下要求,顯然英國專利面對多樣性的權利範圍的單一性標準較為寬鬆:
(a)一個獨立項界定一個產品,另一獨立項界定該產品的製作,另一獨立項界定該產品的用途,這可以取得一件專利;
(b)一個獨立項界定一個程序,另一個獨立項界定實現該程序的裝置或手段,也可以在一件專利中;
(c)一個獨立項界定一個產品,另有獨立項製作該產品的程序,以及一個獨立項為實現該程序的裝置或手段,也可為一件專利中。
(a) in addition to an independent claim for a product, an independent claim for a proces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he product, and an independent claim for use of the product; or
(b) in addition to an independent claim for a process, an independent claim for an apparatus or mean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carrying out the process; or
(c) in addition to an independent claim for a product, an independent claim for a proces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he product and an independent claim for an apparatus or mean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carrying out the process.

各項範圍分別界定可以獨立運作,卻也一同運作的不同裝置,為不符單一性的不同發明,比如一個接收器與一個傳送器。以下內容表示,如果是一個解碼方法同時運用了接收器與傳送器,則為一件專利,但是就裝置而言,則為不同的發明。
"Another example where there is unity of invention would be a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which were adapted to be used together, for example by employing a particular novel method of encoding or modulating the signal; however a transmitter and a receiver intended for use with it would be regarded as separate inventions if they could also be used with known receivers or transmitters."

就解決問題一致來看,如果發明界定解決同一問題的不同手段,比如製作同一產品的不同流程,不符單一性。
The fact that the inventions defined in independent claims may be directed to solving the same problem or to implementing the same idea, or that separately claimed processes may lead to the same product, may not be sufficient in itself to confer unity of invention.

另外,一旦專利獲准,之後無效或舉發理由不得以單一性作為撤銷理由,這與我國一樣。

英國專利分割案
分割案與單一性沒有絕對關係,不過不符單一性確實可以因此考慮申請分割案,英國審查意見通常也不會提示申請人這些!
分割案引用母案申請日
分割案應於母案獲准/審定前提出
分割案中應列出母案資訊

其他參考資料:http://enpan.blogspot.tw/2012_03_01_archive.html
Ron

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

歐洲專利第三方監視服務

看到專利公開或是核准案,但是卻知道在該案申請之前已經有先前技術,在一般的專利程序中可以提出無效、舉發等請求,繼WIPO曾經提供第三方監視的計畫(http://enpan.blogspot.tw/2012/08/wipopct.html)之後,歐洲專利最近也更新了第三方監視(third party observations)的服務:

這是一個EPO提供第三方提供特定專利申請案/專利案的先前技術(包括專利、非專利文件)的免費服務,服務自2011年就有,最近更新。經第三方(須具名提出,但可匿名公開)提供的先前技術文件都會被公諸於世,也會被歐洲審查與異議部門(examining or opposition division)所參考,並可能於實質審查中被提出,並隨同專利案的文件一起公開。

http://www.epo.org/searching/free/observations.html
網頁呈現一些欄位,包括可以先預覽一下有興趣的專利案資料:
在此以蘋果的滑動解鎖歐洲專利EP1964022為例:
 可以上傳先前技術文件:
亦可自行填入所提供的先前技術的介紹,要以EPO官方語言(英、法、德)提出,包括可以提供先前技術與該專利的差異,以及不具專利性的理由:

Ron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中華民國專利之「最後通知」

筆記

中華民國專利之「最後通知」

「最後通知」的設計在於透過給予申請人「最後一次機會」,讓申請人限期提出適當可以克服不准專利事由的修正,而且修正將限定在特定事項,避免一再修正影響審查時程的問題。

中華民國專利法中有關「審查」一節中新增「最後通知」程序,根據專利法第43條之規定,專利局於通知申請人限期修正時,得為「最後通知」;其經「最後通知」者,申請專利範圍之修正,申請人僅得於通知之期間內,就下列事項為之:
一、請求項之刪除(但接受拆解請求項而新增的請求項)
二、申請專利範圍之減縮。
三、誤記之訂正。
四、不明瞭記載之釋明。


再於專利法第49條規定「最後通知」的效力仍影響進入再審查程序的修正,但此「最後通知」仍可能被「解除」:
申請案經審查發給「最後通知」,而為不予專利之審定者,其於再審查時所為之修正,仍受第四十三條第四項各款規定之限制。但經專利專責機關再審查認原審查程序發給「最後通知」為不當者,不在此限。
有下列情事之一,專利專責機關得逕為「最後通知」:
一、再審查理由仍有不予專利之情事者。
二、再審查時所為之修正,仍有不予專利之情事者。
三、依前項規定所為之修正,違反第四十三條第四項各款規定者。


因此,「最後通知」將限制後續請求項之修正,審查委員提出最後通知前,應該考量自己是否已經給申請人適切修正之機會。

簡單的程序我改畫成以下圖示:

不是每個專利申請案會接到最後通知,最後通知的適用時機:
1. 至少申復或修正一次
2. 申請人的答辯或修正已克服全部不予專利理由,但修正後產生新的不予專利理由

不得發出最後通知的情況:
1. 前次審查並未給予申請人適切的修正機會
2. 已發出審查意見,但漏未通知仍有不准專利事由(歸責於審查委員),應另發審查意見
3. 先前審查意見不當(歸責於審查委員),但仍有不准專利事由,應另發審查意見
4. 先前審查意見僅涉及單一性,未涉及新穎性、進步性的情況

可「再次」發給最後通知:
如經發出最後通知後的修正符合規定,且克服全部不予專利事由,但因修正產生新的不予專利事由,審查委員可以再次發出最後通知

「解除」最後通知之流程:
1. 主張先前發出的最後通知為不當(不符最後通知發出的情況)
2. 主張先前最後通知不當的申復有理由,則解除最後通知,因此後續修正可以不受專利法第43條限制
3. 若申復無理由,隨同的修正應受到最後通知的限制(專利法第43條)

最後結果:
不符最後通知的規定(期限、修正規定),將逕為審定
若修正符合最後通知的規定,且克服不予專利理由,將核准審定


Ron

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從一個設計案核駁理由學習「線條與顏色」

從一個設計案核駁理由學習「線條與顏色」這回事
(其實即便是蘋果公司,仍是需要透過各種核駁、訴訟的失敗來取得/學習專利)

初看這個顯然是最近才更新的iOS7的圖形使用者介面,辨識度頗高,這也是蘋果設計的特色,但是在公告圖示中並沒有看到專利所界定的「實線(solid line),不曉得專利範圍為何。結果從專利取得的歷史可以略窺一二。


初申請送件時的圖示與說明:



第一次審查意見:
審查委員在此案第一次審查意見表示此案違反35 U.S.C.112的揭露規定,認為所界定的發明並不完整、清楚、簡要(112的內容)與確切而讓相關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製作與使用,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線條界定圖符(icon)的顏色」的權利範圍並不明確。


審查意見中提到在圖示中畫在圖案上的線可以表示陰影、顏色,而不就只用來裝飾那個圖案,在說明書中定義出這些線表示了綠色、藍色與橘色,這樣表示已經是限定的專利設計保護範圍。在圖中的四個圖符中看到幾種不同型態的線條,邊界並非專利限定的條件(虛線)。其中填入的線條分別有對角線、水平與縱橫交錯,說明書表示這些線表示了顏色,並不是特定物品的表面裝飾,因為這些圖符顯然是電腦產生,並不是特定物品。

所以審查委員建議,欲克服這個不明確的核駁理由,應刪除線條表示特定顏色的描述,或是直接用顏色描述這些圖符(彩色圖),但是卻又提到如果補入顏色圖,則可能加入新事物(it might not possible to amend the drawing to show the actual green, blue and orange without introducing new matter)。

申請人修改說明書:
顯然Apple將說明書中各圖符的顏色表示刪除,並提出彩色示意圖(但PAIR中僅看到黑白圖,不過可以看出圖符中的線條不一樣了)



第二次審查意見:
因為第一次答辯時提出表示顏色的圖示,但是因為並未被原始送件的圖示所支持,因此被認定加入新事物而核駁,審查委員提出pantone(http://www.pantone.com/) 參考,在http://www.pantone.com/pages/pantone/colorfinder.aspx中可以找到各種顏色的編號,藉此表示特定顏色的限定並不明確,因為對應某種廣義的藍色、綠色、橘色有很多樣。

因此,除了申請人自己證明原始申請書有支持所修正的內容之外,審查委員建議應該回到原始送件的圖示中。


最後就獲准了,事後來看,Apple似乎只要刪除原始送件時定義出顏色的說明就可獲准,不過所界定的範圍是怎樣,還是不太清楚,難道就是四個圖符在一個顯示介面的下方而已?或是各個圖符中有不同的線條?或是應該直接初送件時提出彩色圖

Ron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WIPO資料庫也可以搜尋到中國專利

WIPO資料庫也可以搜尋到中國專利

隨著美國專利局納入中國專利後,WIPO專利資料庫PATENTSCOPE也納入中國專利資料庫,使得資料庫馬上增加3百萬筆,而整體專利資料庫提升超過3千萬筆。

在PATENTSCOPE找中國專利,可以看到1985-1995年申請案的專利基本資料(bibliographic data),而且是機器翻譯的英文內容;如果申請日在1996以後,則可以同時看到中文與英文的基本資料,以及中文全文。

以下是幾個實作畫面:
搜尋的時候用「英文」關鍵字,選擇「中國」專利局的案子:

可以"親切地"看到中文檢索結果:
可點入看到基本資料、中英文摘要(這件並不是PCT的中國案,而是中國本地的CN案):
中文全文:
完整圖示:
或可以一完整網頁看到全部內容:

如果要以中文檢索,應該使用簡體中文,比如用「发光二极体」 ,可以從simple search廣泛地找到相關專利,也可以進一步選擇中國專利局限縮為中國專利;如果廣泛地檢索會包括PCT的中國案,會不同於直接選擇中國專利局的結果


Ron
資料來源:
http://www.wipo.int/pressroom/en/articles/2013/article_0020.html

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蘋果關鍵專利US7469381的部份範圍權利確立

US7469381為蘋果公司的關鍵觸控專利,描述觸控手勢的效果,包括彈回、旋轉、縮放等,透過軟體介面模擬出順暢且容易的操作體驗。

曾與Samsung訴訟取得重要的勝利(蘋果憑甚麼向三星要20億美金? http://enpan.blogspot.tw/2012/07/20.html
更遭遇對手提出前案證明無效?(http://enpan.blogspot.tw/2012/11/applebounce-back.html
甚至在再審(re-examination)程序中被駁回專利權(http://enpan.blogspot.tw/2012/12/blog-post_9.html
最後仍又扳回一城(蘋果守住文件捲動與彈回的觸控基礎專利權,http://enpan.blogspot.tw/2013/06/blog-post_2051.html


US7469381(control no.: 90/012304)於7/17/2013發出「EX PARTE REEXAMINATION CERTIFICATE」,有別於前一次re-exam判斷全數獲准專利,本次僅確認了其中Claims 14, 17-19的權利權,特別確認了用在與Samsung訴訟關鍵權利項Claim 19的專利有效。

在這個再審程序中,主要引證案為WO 03/081458(申請人:AMERICA ONLINE, INC.),根據結果,顯然此前案頗為有力。此案揭露了控制內容顯示的技術,在這件國際申請日在2003年的前案中,也揭示了觸控顯示器的應用,主要技術是在觀看文件時,會先偵測顯示區域的佈局,配合顯示視窗的大小調整,比如在小顯示器上顯示網頁會以一整欄的方式顯示,若在大顯示器顯示網頁時可以用兩個欄比較完整地顯示內容;與觸控有關的技術則為追蹤利用輸入工具(如stylus)在顯示器上的移動軌跡,在不過跟目前常見於手機上的觸控技術不太一樣,比如使用輸入工具。
The display may include a touch screen and tracking motion of the input tool may include tracking motion of the input tool on the touch screen. The touch screen may include, for example, a resistive sensor, a capacitive sensor, an acoustic wave sensor, or an infrared sensor. The touch screen may include a sensor activated by a touch activation force by the input tool on the display. 

蘋果回應此前案的內容可自行參照答辯稿,部份可參看http://enpan.blogspot.tw/2013/06/blog-post_2051.html。我想,蘋果專利成立仍是因為其中描述上讓使用者體驗到捲動的感受,比如翻動內容時,到達最後一頁時,會讓使用者繼續翻動,不過卻以一個空白區域產生滾超過顯示區域而彈回的效果。

經查閱整個Apple對此Re-examination答辯內容,整理一些重點:
  1. 答辯初始部份,先對發明提出整理,引用專家的陳述,討論使用者在觸控螢幕上翻動文件時,到達文件底部時,可以直接停止(freeze,沒有彈回),但是卻會帶給使用者使用上的阻礙,也沒有任何到底的提示
  2. 答辯過程針對Lira案有詳細的討論,說明此專利不同於Lira所應用的電子文件(網頁)
  3. 說明Lira案所提到欄的邊界(column boundary),不同於蘋果所稱的edge,認為智慧局解釋edge頗為模糊,Lira案為解決網頁在不同顯示尺寸下的顯示方式,因此定義會不同
  4. 必要時提出圖示說明:
  5. 面詢很有用,Apple在答辯書第2頁就先感謝參與面詢的審查委員們,其中也提到Apple十分在意的Claim 19(尤其針對Samsung訴訟)與主要引證案"Lira案"的差異
  6. 本次針對Final Office Action的答辯偏向針對Claim 19,直指其中在第二方向轉換文件直到超過頁面邊緣(到文件底部)的觸控體驗未見於Lira案,也就是Lira並未解決文件翻到停止(stop condition)的情況
  7. 蘋果在此處將動作講清楚,特別強調Lira案並未處理文件翻到底的狀況
  8.  對於Claim 1或其他獨立請求項,蘋果引用如Claim 19中的stop condition作為答辯方向
  9. 對於顯而易見的答辯,認為Lisa does not suggest instructions having the recited translation stop condition of "until the area beyond the edge of the electronic document is no longer displayed"; Lira does not render the rejected claims obvious for the reasons discussed in the response of

Ron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美國專利法第282條為早年美國國會定調訴訟中專利無效議題應僅限於102,103的討論!

如果你的專利權告了人,到了法院卻被認定不符101規定的專利標的,是否嚥不下去!?

先看一下101:
35 U.S.C. 101 Inventions patentable.
Whoever invents or discovers any new and useful process, machine, manufacture, or composition of matter, or any new and useful improvement thereof, may obtain a patent therefor, subject to the conditions and requirements of this title.


美國專利法第101條(35USC101)僅規定何為可專利標的,不是獲准專利的標準,但卻為可以主張專利全無效的要件之一,這點在這幾年的許多訴訟案例可知,不少專利侵權官司(特別是軟體相關)在進入法院程序時,會被判不符101而無法主張專利權,或是需要進入上訴階段勞民傷財之後才確認專利有效或無效。

專利有沒有效,對於專利侵權訴訟而言是個基本問題,比如美國專利法第282條所規定,訴訟中,對於合法專利,應推測該專利為有效(A patent shall be presumed valid),不論是獨立項或附屬項,以附屬項而言,即便所依附的權利項為無效,但是該附屬項仍應推測有效。

訴訟中,專利是否有效,其負擔落於主張其無效者,比如侵權被告(defendant),對於辯護者(也就是被告),可主張:
沒有侵權或專利無法主張(unenforceability)、提出專利無效的證據、主張請求項不符專利法第112條(不得主張沒有揭露BEST MODE,post-AIA)揭露規定,或不符reissue規定(35USC251)。


根據Patently-O報導,David Hricik教授認為美國最高法院一直以來都錯用美國專利法第101條的規定,這有關歷史(請見Patently-O報導)。比如,在上述美國專利法第282條中有關訴訟中應推測專利有效與辯護(35 U.S.C. 282, Presumption of validity; defenses)的規定中,似乎被告主張專利無效的辯護中僅能針對112, 102, 103等規定。

David Hricik教授引述了西元1952年前的美國專利法,當時並未分別出102, 102, 103等的法規,卻以一段話表示可取得專利的要件:
(我隨手翻譯,真正內含還是請參見原文)首先,任何人發明或是發現新的、有用的技術、機器、製造、成份,或是任何新的有用的改良,或是發明或發現與無性繁殖任何本國人不知而不同與新的植物種類,且尚未被國內外的專利或印刷品所揭露,或公開超過一年、本國公開使用、販售超過一年...應獲准專利。
"Any person who has invented or discovered any new and useful art, machine, manufacture, or composition of matter, or any new and useful improvements thereof, or who has invented or discovered and asexually reproduced any distinct and new variety of plant, other than a tubor-propagated plant, not known or used by others in this country, before his invention or discovery thereof, and not patented or described in any printed publication in this or any foreign country, before his invention or discovery thereof, or more than one year prior to his application, and not in public use or on sale in this country for more than one year prior to his application, unless the same is proved to have been abandoned, may… obtain a patent…."

之後,於1952年,立法呈現出現代的專利法雛型,也就是發展出100, 101(從102,103抽出), 102, 103等法條,比對表可見原文出處。

在美國專利法第282條中提到"condition for patentability"(可專利的條件),在101條中並未出現,據此,David Hricik教授認為,美國專利法第282條為早年美國國會定調訴訟中專利無效議題應僅限於102,103的討論

請參考282(b)(2)規定:
(2) Invalidity of the patent or any claim in suit on any ground specified in part II as a condition for patentability.

101, 102, 103的法規名稱:
35 U.S.C. 101 Inventions patentable
35 U.S.C. 102 Conditions for patentability; novelty
35 U.S.C. 103 Conditions for patentability; non-obvious subject matter

David Hricik教授結論:
The legislative history and drafter/leader comments show 101 is not an invalidity defense because it is not a “condition of patentability:"

補充:
美國專利的異議制度(AIA新增)對是否可以用112, 101提出無效主張有些差異,如PGR程序中,可以主張專利不符101;但IPR僅能主張專利不符102, 103,而不涉及101議題。

參考部落格文章:
http://enpan.blogspot.tw/2012/08/blog-post_8.html
http://enpan.blogspot.tw/2012/09/ptab101.html

Ron
資料參考:Patently-O
http://www.patentlyo.com/hricik/2013/09/why-section-101-is-neither-a-condition-of-patentability-nor-an-invalidity-defense.html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設計專利的CPA

發明專利的舊程序CPA(continued prosecution application)早於2000年已經被廢除,取代的是RCE, CA, Divisional等後續方案,可能有一些很古老的案子仍適用CPA,比如進入Re-Issue階段時也可能還適用CPA;但對於設計專利而言,仍存在著CPA的制度,當設計專利接獲最終核駁意見(Final OA)時,...
參考先前資料:http://enpan.blogspot.tw/2010/11/cpa-vs-rce.html

先看看費用,有費用就是表示有這個制度:

MPEP 201.06(d) (同樣可見於37 CFR 1.53(d)) Continued Prosecution Application (CPA)

美國專利延續爭議申請案(Continued Prosecution Application, CPA)目前僅適用於美國設計專利正式申請案,包括設計專利的延續案(continuation application)或分割案(divisional application),不適用設計專利的CIP案。

提出設計專利CPA的時機與規定包括(37 CFR 1.53):
CPA概念就是發明專利申請案的RCE
CPA僅適用先前申請案應為設計專利申請案
CPA不能增加新技術(new matter)
應於先前申請案繳付領證費(issue fee)之前提出,但對此仍可提出請願(petition)
先前申請案拋棄前
先前申請案程序終止前
費用:申請費、檢索費、審查費
發明人應與前案一致
提出CPA時,需要指定為特定先前申請案的CPA,揭露書與權利範圍需要已經揭露於先前申請案,需要有一致的發明人(只能透過聲明刪減發明人,不能增加),CPA繼承先前申請案的申請號,如RCE為母案的延續;提出CPA時,等同先前專利將被拋棄。

一個失誤的範例:D683,398(申請號:29/408527)
此案代理人不查,為設計專利申請案終駁之後(final office action),提出了"RCE",過程如下截圖,USPTO先發出了Notice of Improper Request for Continued Examination (RCE),申請人不久就改提CPA:
USPTO發出RCE錯誤的通知,並要求回應:
CPA:

正式表格:

Ron

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中國商標撤銷案例

順便試試中國商標檢索:
http://sbcx.saic.gov.cn/trade/index.jsp
http://sbcx.saic.gov.cn:9080/tmois/  
http://sbcx.saic.gov.cn:9080/tmois/wscxsy_getIndex.xhtml (updated on Oct. 18, 2016)


岩手縣(Iwate Prefecture)為日本本州東北地方東北部的一個縣,就是一個地名,七月份在中國提出"Iwate"商標異議,這是一個上海私人公司擁有的商標,經於中國商標網查詢後,根據線索,擁有者應該指的是「上海贵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查詢過程:



此案經審理後,發現先前在香港也已經有個人取得"岩手"商標,根據日本岩手縣政府所提出的異議案,中國商標局於是撤銷該上海公司所擁有的商標。

根據中國商標法,縣級以上行政地名或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商标继续有效。」


查詢過程看到,如果將"岩手"結合其他內容,或是圖形化,或可合法取得商標。




Ron
資料來源:Kenzo Hara

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Global Patent Search Network (GPSN)

Global Patent Search Network (GPSN)

中國專利申請量成為全世界最多時,大到USPTO也無法擋,日前USPTO提出一個GPSN服務(http://gpsn.uspto.gov/),直接取得中國專利案,目前資料庫在2008-2011,當然這樣的服務是針對美國人!

檢索欄位雖然只呈現一個簡單的欄位,不過仍可以在其中使用AND/OR/NOT/+/-以及括號等布林運算執行檢索,中英文都可,其中是透過一層翻譯程式的作用。
檢索結果出來後,側欄可以選擇Kind Code(專利狀態)、年份、發明人、分類等,還可任意選擇要看中文或是翻譯的英文,蠻好用的。

舉一些例子:
apple and "cellular phone",這並沒有限定到Apple公司的專利,只好隨便看看

"網路通訊" and "路由器"


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