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議題上以多國語言公開,如德語、英語與法語:
有八大議題:
http://www.epo.org/law-practice/legal-texts/official-journal/2017/etc/se6/2017-se6.pdf
(A)可專利性
(B)新穎性
(C)進步性
(D)足夠的揭露
(E)申請專利範圍
(F)優先權
(G)體制議題
(H)歐洲專利受制於訴訟議題
從其中「可專利性」議題的第一個案例為例,此為一件有關「發現(discovery)」的「可專利性」案例。
聯邦法院案號:Federal Court of Justice, 19 January 2016 (X ZR 141/13)
歐洲專利號:EP0959132
Claims:
此專利關於「用於編碼受體型蛋白激酶的核酸」的"發現",這是用於檢測基因突變的核酸,可用以診斷白血病疾病。這個重要的「發現」被法院(Federal Court of Justice, 19 January 2016 (X ZR 141/13))認定為可專利標的,撤回無效意見。
"The Court dismissed the objection that this was a non-patentable discovery."
「可專利性」議題自然是涉及EPC Art. 52(2)(a)規定發現、科學理論與數學方法不屬於可專利的標的。
Article 52 Patentable inventions
這裡也蠻有趣的,德國聯邦法院決定中(刻意區隔美國最高法院Mayo判例(US Supreme Court (in 566 U.S. (2012) – Mayo v Prometheu),以下有一些摘要),教示「以技術行為(technical act)使用"發現(discovery)"達成特定目的」,在歐洲與德國是可專利的,不論是否此"教示"包括了「進步性的附加價值(inventive added value)」以及超越使用自然發生的"發現"。
這個法院判決的"教示"有理可循,就是他們認為任何技術行為都是基於有目的地使用自然定律「(After all, any technical act was based on the purposeful use of laws of nature.)」。
因此評估這類發明的進步性時,就要探討相對於其技術背景的人員而言,技術背後的物理、化學或生物方法是否為顯而易見。
就此案例而言,法院(歐洲與德國都這樣想)認為並沒有因為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出「nucleic acid molecule(核酸分子)」為不可專利,也就是並非因為申請專利範圍中具有「簡單的發現」而被認定是不可專利標的,反而是要考量當中是否揭露了如何達成的技術特徵。
法院在此案例中認為,上訴人/原告(claimant)錯誤地爭辯其中通過技術程序分離或產生的序列"必須"是識別的特徵,法院矯正這個說法,認為系爭專利本質上表徵了"通過技術程序"提供了特定事物的"受保護的技術教示"("inherently characterised the protected technical teaching of providing that particular thing (by means of a technical process)"),即此案系爭專利本質上是提供了技術性的內容,仍為受專利保護的發明。
[相關法條]
EPC Rule 29(2)十分明確地表達在歐洲/德國,有關人類基因序列的技術為可專利,即便其中結構與自然一樣。如此可知,是否具有新穎性與進步性的技術特徵才是重點。
-----------------------------------------------------------------------
補充:順便摘要一下這裡提到的美國最高法院判例:使用自然律的技術可專利性討論 - Mayo Collaborative Services v. Prometheus Laboratories, Inc. 2012)(http://enpan.blogspot.tw/2015/10/mayo-collaborative-services-v.html)
(重要)這個有名的Mayo案例相對目前歐洲對於使用自然"發現"的可專利性的態度相對"保守",認為自然律不可專利,但是也指出這類"發現"的可專利機會:
"雖自然律、自然現象與抽象概念為非101可專利標的,但相關結構或程序仍可以受到專利保護,但是,若要轉換不可專利的自然律到可專利標的時,專利應提出超過自然律更多的技術特徵/元件。"
(編按,本來是討論歐洲專利議題,想要脫離一下美國,不過還是會牽扯到美國案例,難怪本部落格的美國專利相關話題(tag)一直是最多的)
-----------------------------------------------------------------------
其實看案例可以讓「專利」這個視野更廣,只是不曉得有沒有甚麼意義就是了!
隨便調一兩個檔案來看,都會看到有興趣的資料,只是礙於時間有限,不容易都看。
R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