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改善習知通訊技術的資料操作為可專利 - KPN v. Gemalto M2M (Fed. Cir. 2019)

101專利適格性的判斷主要是依循著Alice等案例形成的TWO-STEP判斷方法,其中主要步驟的第一步:判斷是否專利範圍涉及抽象概念等不可專利的標的;如果是,第二步:檢查專利範圍是否包括了可轉換抽象概念為可專利應用的進步特徵/概念(inventive concept)。

KPN v. Gemalto M2M (Fed. Cir. 2019)案件資訊:
原告/上訴人:KONINKLIJKE KPN N.V.
被告/被上訴人:GEMALTO M2M GMBH, GEMALTO INC., ...
系爭專利:US6,212,662
判決日:November 15, 2019

本案緣起專利權人Koninklijke對Gemalto等公司提出侵權告訴,在地院階段,被告對系爭專利提起claims 1-4不具專利適格性(35 U.S.C. § 101)的請願,地院簡易判決認為系爭專利範圍並未引述超出抽象概念操作流程(僅重排、產生資料)的特徵,認為違反35 U.S.C. § 101。案件上訴CAFC,主要議題為Claims 2-4的專利適格性。

系爭專利US6,212,662關於資料傳輸與錯誤檢查的方法。在資料傳輸的通訊系統中,傳輸資料時,也會同時產生「檢查資料(check data/checksum,可從原本資料產生)」,用於檢查資料是否正確傳輸到另一端。

但'662專利認為習知方法並不是很可靠,因為「系統性的錯誤(systematic error,非資料本身錯誤)」會產生錯誤的「check data」,'662案的方式是「改變不同資料區塊的排列」以產生「check data」,可以降低「系統性錯誤」對不同資料區塊都產生相同錯誤check data的問題。

Claims 1-4:
1. A device for producing error checking based on original data provided in blocks with each block having plural bits in a particular ordered sequence, comprising:
a generating device configured to generate check data; and
a varying device configured to vary original data prior to supplying said original data to the generating device as varied data;
wherein said varying device includes a permutating device configured to perform a permutation of bit position relative to said particular ordered sequence for at least some of the bits in each of said blocks making up said original data without reordering any blocks of original data.

2.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claim 1, wherein the varying device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modify the permutation in time.

3.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claim 2, wherein the varying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modify the permutation based on the original data.

4.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claim 3, wherein the permutating device includes a table in which subsequent permutations are stored.

[地方法院]
在地方法院的簡易判決中,認為系爭專利範圍(claims 2-4)為資料操作的「抽象概念」(simply an abstract idea of manipulating data),不具專利適格性。

地方法院依據是「TWO-STEP」專利適格性判斷步驟,認為系爭專利範圍沒有進步概念(inventive concept),其中僅是資料的操作,如重排資料與產生其他資料等,為抽象概念。

認為系爭專利是單純地資料操作的理由之一是,認為系爭專利範圍並未描述如何重排資料、產生,或是傳送資料,也就沒有特定「進步特徵」在當中!


(編按,這部分的判斷就已經涉及技術討論,讓101不再單純的是法律議題,這也是101趨勢)

資料參考:
- 美國專利局於10月又更新了專利適格性審查方針(https://enpan.blogspot.com/2019/10/10.html

CAFC階段:

CAFC法官認為,101是法律問題,但也可能包括了事實(技術)的問題。
"Patent eligibility under § 101 is a question of law that may contain underlying issues of fact. Interval Licensing LLC v. AOL, Inc., 896 F.3d 1335, 1342 (Fed. Cir. 2018) (cit-ing Berkheimer v. HP Inc., 881 F.3d 1360, 1365 (Fed. Cir. 2018)). We review an ultimate conclusion on patent eligibility de novo."

[技術背景]
CAFC法官探討了通訊技術使用「檢查資料」的背景,以及習知技術產生「檢查資料」的方法,一般是採用特定函數根據原始要傳送的資料產生「檢查資料d1」,檢查資料因此可以代表要傳送的整筆資料,傳送時,「檢查資料d1」也隨著原始資料傳送到接收方,接收方於是根據接收到的資料重新產生「檢查資料d2」,用以比對隨著原始資料的「檢查資料d1」,如果d1=d2,可以推斷接收的資料正確,反之則表示資料已經損毀。

[習知技術的問題]
但系爭專利'662表示,這個習知方法是有判斷「恰好正確」的機會,理由之一是檢查資料是個有限長度的資料,有可能會恰好正確,而無法保證資料的正確性,例如發生了系統性錯誤(systematic error),因為系統性錯誤會「重複地」發生在不同資料區塊中,因此如果資料有系統性錯誤,也一起錯,檢查資料就無法發現這類錯誤。

[系爭專利]
'662解決方案:不同於習知技術使用固定的檢查資料產生函數,而是使用「動態/隨時間改變」產生檢查資料的方法,以此避免會"看不到"重複發生在不同資料區塊的系統性錯誤。

也就是通過變動的產生函數消弭重複發生的系統性錯誤產生錯誤判斷的問題,其中之一方式就是「改變資料區塊之間的排列」,再將重新排列的資料區塊演算出「檢查資料」

如此,系爭專利確實涉及了僅是資料處理流程的「抽象概念」,但接著,如果專利描述的軟體發明改善了既有的技術流程與電腦技術,則可以為可專利的標的。



當確認發明為改善既有技術問題,但專利範圍要符合專利適格性,需要引述解決習知技術問題的特定手段或方法



CAFC法官也同意系爭專利範圍引述了方法,就是改變資料區塊的排列,這是改善了習知方法的進步特徵。

CAFC法官認為系爭專利'662提出的方法改善了傳統通訊技術中「檢查資料是否錯誤」的功能並不是單純資料操作的抽象概念

改善電腦功能的發明為可專利

CAFC結論:否決地院判定系爭專利claims 2-4不具專利適格性的決定,認為系爭專利發明涉及(directed to)改善資料檢查的技術,並能判斷出錯誤的樣態,這是習知技術沒有達成的。

"Rather than being merely directed to the abstract idea of data manipulation, these claims are directed to an improved check data generating device that enables a data transmission error detection sys-tem to detect a specific type of error that prior art systems could not."

判決書:http://www.cafc.uscourts.gov/sites/default/files/opinions-orders/18-1863.Opinion.11-15-2019.pdf(備份:https://app.box.com/s/8ki5ivvqun6tl67c6kr1s8fet5ie8eel

資料參考:
https://patentlyo.com/patent/2019/11/checksum-generator-eligible.html

Ro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