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歐洲軟體專利案例討論

參考文件:http://documents.epo.org/projects/babylon/eponet.nsf/0/a0be115260b5ff71c125746d004c51a5/$FILE/patents_for_software_en.pdf

先前報導:
歐洲軟體專利討論(與美國的軟體專利比較)
http://enpan.blogspot.tw/2014/10/blog-post.html

軟體專利,正式來說,是電腦實現的發明(computer-implemented invention),包括計算機的使用、電腦網路、可程式的裝置,其中全部或一部分的技術特徵仰賴電腦程式。

然而在EPC的實務上,純電腦軟體(software as such)是不可專利的標的,這是一種著作權標的,實務上,至少這幾年的趨勢,卻可能還比美國更寬鬆一點,只要電腦軟體發明有解決技術上的問題,就為可專利的標的。嚴格地說,請求項所界定的發明中具有新穎性、進步性的特別技術特徵(STF)解決了特定技術問題,即為可專利標的。反觀美國實務,即便具有新穎性與進步性的技術特徵,都仍可能遭遇不符101的問題。當然,其中涉及定義何謂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特徵?

這裡幾段非常友善的描述可供參考:
"The subject-matter for which protection is sought must therefore have a "technical character" or, to
be more precise, involve a "technical teaching", i.e. instruction, addressed to a technically skilled person as to how to solve a particular technical problem using particular technical means."

"inventions having a technical character that are or may be implemented by a computer program are not excluded from patentability."

"EPO case law says that controlling or carrying out a technical process is not excluded from patentability,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it is implemented by hardware or by software. Whether the process i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special circuits or by means of a computer program has been found to depend o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factors; patentability should not be denied on the grounds that a computer program is involved."

不諱言地,EPO建議用「computer program/computer program product」作為軟體專利的保護標的,而非是一個系統的一部分而已,不會因為此專利標的名稱而排除其可專利性。軟體專利的可專利性是看發明是否有超越一般物理交互作用的技術效果(具有解決特定技術問題的技術特徵)。
"Subject-matter claimed under this form is not excluded from patentability if the computer program resulting from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 is capable of bringing about, when running on a computer or loaded into a computer, a "further technical effect" going beyond the "normal" phys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omputer program and the computer hardware on which it is run."

這裡列舉何謂「執行軟體的一般物理交互作用的效果」,如電流本身就無法賦予電腦程式有技術特點。所謂更多的技術效果如:以軟體達成的工業程序控制(自動控制)、機器運作,以及電腦內部產生的功能(記憶體管理、程式控制等)等。

如果是以「數學方法」解決特定問題,數學方法本身為非可專利標的,但是利用數學方法實現解決特定問題的方法,這並不排除其可專利性。比如加解密方法仍為可專利的技術方法,這在美國,恐怕已經是不能專利的標的。
"Although the idea underlying such a method may be considered to reside in a mathematical method, the encoding method as a whole is not a mathematical method "as such", and hence is not excluded from patentability by Article 52(2)(a) and (3) EPC. Similarly, a method of encrypting/ decrypting or signing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may be regarded as a technical method, even if it is essentially based on a mathematical method."


建立前述觀念的相關軟體案例:

Circuit simulation I/Infineon Technologies (T 1227/05)
這是一件2006年的訴願委員會決定,結論包括,以數學方法作電路模擬的功能已經足夠建立以軟體為手段的技術目的,其中以電腦實現的數學模擬方法本身已經形成一個程序的關鍵部分,這類技術不能以沒有包含終端產品而被視為沒有可專利性。

專利權人: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系爭專利:No. 01964907.8

系爭專利揭露一種產生一系列1/f噪聲的方法(Method for the generation of a series of random numbers of a 1/f noise),是創造一個噪聲源,用來模擬電路上的噪聲效應。

請求項範圍1包括了計算噪聲因子的方程式。

其他項次也具有數學方程式:

在歐洲專利局審查過程中,此申請案被視為僅為心智活動或是數學方法本身,而被排除其可專利性而核駁。

經專利權人上訴後,訴願委員會認為,在檢視進步性時,考量此模擬方法的發明是否有技術貢獻,故此,應審查其中數學方程式是否在獨立請求項中具有技術貢獻。

專利申請人訴願理由包括說明系爭專利並非單純的數學方法,而是在數值電路模擬時解決電子工程上的問題,在模擬電路時,噪聲可能讓電路有瑕疵,因此該方法可以在早期利用模擬發現這些問題,這就產生了技術貢獻。

系爭專利的方法應用了數學方程式產生隨機的噪聲,相對於其他技術,此方法縮短了計算時間與較少的儲存空間,可以用在效能比較低的電腦上,或是因為消耗較小的資訊而可以用在更大的電路系統上,這些效果都建立了超越電腦程式與系統的一般交互作用的技術效果。

訴願委員會同意專利申請人的訴願理由,認為確實這樣的數學模擬方法已經足夠可以建立以電腦實現方法的技術目的,請求項範圍中以差動方程式描述的的輸入電路、噪聲輸入(input channel)、輸出通道已經界定出技術元件,認同獨立請求項中以功能性的限制具有技術性。

訴願委員會決定,系爭專利請求項範圍中的數學方程式並非軟體程式本身,並非是人類心智活動或是數學方法而已,而是一種執行現代工程任務的技術(technical functions typical to modern engineering work),有實際上的技術貢獻。

最後以進步性討論到系爭專利請求項是否有技術貢獻,因為其中模擬方法相較於其他習知技術有技術效果(較快、資源需求小),具有進步性。

本案因為證實「解決了特定技術上的問題」,表示在歐洲以基於說明書描述的功能性用語的答辯仍具有效果,之後是發回原審查單位審理,最終獲准專利EP1257904


其他曾於本部落格討論過的案例:

Two identities/Comvik (T 641/00)
過去報導:
http://enpan.blogspot.tw/2015/03/blog-post_17.html

此案提供的意義是,並非發明本身不可專利,而是其中具有技術特點的特徵已經被先前技術揭露,其餘部分因為不具技術特點,沒有技術貢獻,沒有解決技術問題,不具進步性。
"決定出專利技術解決的問題與技術,再辨別出相關技術領域中最相近的先前技術,相較之下,可以判斷出該發明是否具有技術特徵(具有可以區隔先前技術而對發明有貢獻的技術),再以此判斷專利是否具有進步性"

Auction method/Hitachi (T 258/03)
過去報導:
http://enpan.blogspot.tw/2010/06/blog-post_22.html
http://enpan.blogspot.tw/2008/12/blog-post_24.html

請求項所載軟體發明,經新穎性與進步性的檢驗後,只要有一技術元件存在,其本身就不是單純的電腦軟體。
"根據Hitachi判例,若在權利範圍中具有至少一個技術元件(technical element),如電腦、儲存媒體(CD)等,就其本身而言(as such),則可視為非電腦軟體(針對不可專利的規定)"

EPO相關內容:
http://www.epo.org/news-issues/issues/software.html

Ron

沒有留言: